“如此判罚,李老相国可否满意?”
朱橘看向李善长,一脸玩味的道。
李善长闻言,再度拱了拱手。
“一切奖惩,咸决于殿下。”
他沉声道,
“老臣只是建议,不敢有意见。”
朱橘点了点头,不再理会于他,转而是朝着解开三人挥了挥手。
三人重新回到了队列之中,尽皆默然,蔫了吧唧的像是三只瘟鸡。
“上奏吧。”
朱橘道,
“昨天是特殊情况,今天你们就一起上。”
“本王倒是要瞧瞧,这一次大朝会,能上来多少奏疏。”
一声令下,朝臣们纷纷开始上奏。
“殿下,臣有本奏。”
“殿下……”
“殿下……”
一时间,十几个大臣轮番上奏,而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之中。
每听完一份奏疏,朱橘也不回应,也不评价,只是收了奏本,让下一个人继续。
半晌后,龙椅之上,已然是摞起了三十来个奏本,比昨天还要更多!
“还有么?”
“嗯?”
朱橘双手抱胸,看着龙椅上的奏本,侧着脸看向众臣。
“还有就一起送上来。”
“越多越好,所谓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嘛!”
“没有了?”
这一说,又有几个官员上奏。
奏本,最终摞到了四十多本。
“四十多个奏本,就是四十多件国家大事,啧啧……如果我不决断,那么这么多事儿就得积压下来,我这里积压一天,下面老百姓的事儿就一天得不到解决啊!”
朱橘感慨道,
“可一人乾纲独断,又如何能够做到高效而不出错呢?我想,纵然是历史上最圣明的君主,如尧舜禹汤,如汉文帝、唐太宗来了,都做不到这么完美。”
“想要高效而有质量的处理政务,必须群策群力,可惜,原本担当此任的中书省,却仿佛像是个摆设,这么多政务堆积在此,竟无一件可以帮得上忙,说尔等是酒囊饭袋或许过分了些,但要说是庸碌之辈,恐怕不曾说错。”
此言一出,中书省一众官员的脸色都不大好看,尤其是胡惟庸,低着头,脸色阴沉。
“哎!本王这两天,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就是在想着开辟一条新路,让国家政体高效运转的路!若能找到这条路,不光能够让父皇轻松一些,更能让后世之君能够安稳的掌握朝纲。”
朱橘看向群臣,沉声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昨天夜里,本王脑海中闪过一道灵光,终于想到了一个对策!”
“朝廷,需要一个高效的组织,而这个组织,必须是由最机敏,最有效率,人品最佳的官员组成!他们可以成为君主的左右手,理清政务,想好对策,以智慧和手段,协助君王治理大明!”
“我将这个组织,称之为——内阁!为了规避风险,内阁将作为临时组织,进行试运行!”
“自今日起,大明临时内阁设立!”
此言一出,群臣皆惊!
内阁?
那是个什么玩意儿?
在场的官员,唯有四个人,此刻抬起了头,看向朱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