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卫子夫又不傻,怎么可能会轻易就上当?那时候她已经当上了皇后,膝下唯一的儿子被立为太子,而她又刚刚诞下小女儿没多久,不说是人生赢家,也足以笑傲整个后宫的女人了。
所以卫子夫根本没有被激怒,也没有想要对王夫人动手,只是让人没想到的是,数年后有人把这个谣言当真了,而这个人竟然是二皇子。
刘彻也没有想到,因为他以为这样的谣言也就能骗骗三皇子和四皇子,结果没想到三皇子都没有相信,二皇子反倒是当真了。
当然了,也有可能是二皇子本来就对储君之位起了觊觎之心,所以才会不管是否合理,就盲目地相信这个谣言。
真相是什么样的,大概只有二皇子自己清楚了,但是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当二皇子真切地意识到自己将会在这一片贫瘠而荒凉的土地上过完自己的这一生之后,他终于流下了悔恨的眼泪。
然而这一切都跟远在长安的小九没有任何的关系了,虽然小九和二皇子、三皇子是兄妹,但是鉴于小姑娘不是在长安长大的,再加上三人又只是同父异母的兄妹而已,所以得知二皇子和三皇子利用和算计自己的事情后,小九没什么伤心的,得知他们连同四皇子一块离开长安到各自的封地去就国后,她没有什么不舍。
真正让小姑娘感到不舍的是即将出征的霍去病,不过小九记得历史上的霍去病是在元狩六年出征前去世的,而现在已经到了要出征的日子了,但是霍去病仍然生龙活虎的,没有半点不舒服的迹象,所以……
她阿兄逃过了他的死劫了?
不止小九有这样的猜测,刘彻他们也一样,但是因为小姑娘实在是没有办法确定霍去病原本的具体死期,只知道是在元狩六年的三月之后到十二月之前这段时间,所以即便霍去病已经带兵出征了,刘彻他们也仍然提着一颗心。
不过再怎么担心霍去病,日子也总是要过的,毕竟他们总不可能什么事情都不做,剩下的大半年时间光靠担心霍去病度过。
好在很快地就发生了一件事,把小九的注意力完全吸引过去了——
是卫伉他们的民间打黑小分队终于开张了!
事情是这样的,卫伉他们自从听从小九的建(鼓)议(动)建立了一支民间打黑小分队之后,就想出了不少的办法想要帮有需要的人伸张正义。
但是他们有这个心却不一定能够把事情办成,毕竟在新年之前,知道陶大一案和陶灵雨上书救父的人并不算多,更别提刘彻设立的登闻鼓了。
直到新年之后,太乐丞带着乐府的人编排的小品以人们觉得不可思议的速度传播开来之后,知情的老百姓才渐渐多了起来。
不过小品归小品,现实归现实,更何况不是所有人都有勇气在经历了官吏的欺压和威胁之后,仍然有胆子去上书、去状告、去击鼓鸣冤的。
所以一开始,卫伉他们迟迟都没有机会对有需要的人伸出援手,直到昨日——
卫伉和张贺当街救下了一个险些被人杀死的受害者!
“幸好当时有张贺在。”卫伉跟小九他们说起这件事的时候,还带着几分后怕和庆幸,他说,“要不是他敏锐的话,我还没有注意到小巷里边有动静。”
小九他们闻言,下意识地看了张贺一眼,后者笑道:“说起来也有殿下的一份功劳。”
“啊?我吗?”小九左右看了一眼,她亲阿兄刘据并没有在这里,所以这会儿能被张贺用“殿下”这两个字来称呼的也就只有自己了,但是……
“我能有什么功劳?”
“我也是去年从舍弟口中得知殿下你是如何发现他一事中得到的经验。”张贺说,“换做是以前的话,我或许也不会当一回事儿,或者单纯以为自己听错了。”
“但是自从舍弟险些被拐,却因为殿下你的细心和好心逃过一劫后,每次我在外面经过一些小巷的时候如果听到有一些不寻常的动静,我都会去查看一番。”
“如果只是个乌龙,或者是我听错了那么固然是最好了,但是如果真的有人在行不义之事的话,那么我说不定能够救人一命。”
在此之前卫伉只当张贺昨日不放心地去查看是因为他性子谨慎罢了,但是现在听他这么一说,卫伉才知道原来张贺是从张安世的事情中得到了启迪,同时还受到了小九的影响?
卫伉笑着对小九道:“照他这么说的话,那么这里面确实有小九你的一份功劳。”
小九闻言,默默地瞅了卫伉一眼,然后道:“张贺阿兄好意思说我都不好意思认,大兄你倒好,先替我领了这份功劳了?”
其他人听到这话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卫不疑更是往小九身上揽功劳:“小九你忘了?要不是因为你提议的话,我们也不会想到组建这样一支队伍,如果我们没有聚在一起的话,阿兄和张贺阿兄昨日又怎么会在那么紧要关头把人给救了?”
“我算是听明白啦,大兄二兄你们就是非得给我分点功劳呗?”小九说,“那也不是不行,赶紧接着往下说,我扒拉扒拉说不定还能往自己身上扒拉一点功劳。”
“哈哈哈哈……”
小九的话不仅逗笑了卫伉他们,就连跟着小姑娘一块来的陶灵雨也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
从前在她的印象中,权贵要么是高高在上不可高攀,要么是嚣张跋扈不可得罪,但是自从得到了小九他们的拯救之后,她才发现权贵里面也有心地善良的好心人。
虽然得到小九的帮助后避免了家破人亡的陶灵雨早就知道了小姑娘是个非常好非常好的好人,但是她没想到小姑娘小小年纪却也不是第一次救人了,更没有想到卫伉他们组建这一支民间打黑小分队竟然是出自小九的建议。
陶灵雨笑完之后忍不住低头看一眼自己面前的小九的背影,她早就知道她是好人了,但是没想到她比她想象的还要好。
陶灵雨从来不会因为小九有对付孙蛮的本事,或者小九是大汉的公主而削弱了她对她的感激,因为和她一样有本事或者有身份地位的人也不一定会对她伸出援手。
所以得知了小九去年也救过张贺的弟弟后,即便知道小姑娘当时身边带着一只叫“小黄”的大老虎,也知道当时出手教训那两个拐子的是那只大老虎,陶灵雨依然觉得小姑娘很了不起。
因为她相信即便当时没有那只大老虎在,即便小姑娘并没有身怀神力,但是如果她真的路见不平的话,她也一样会出手相救的。
并不知道陶灵雨对自己的崇拜之情蹭蹭往上涨的小九就听着卫伉他们继续往下说:“说起来当时我们也没有多想,只当对方是因为私人恩怨而寻仇而已,毕竟这种事情并不少见。”
大汉嘛,侠义之风盛行,复仇之风也盛行,之后到了东汉更是上至皇亲贵族,下至民间百姓都以为亲人复仇为荣。
“但是当时我们也不确定,怕对方只是单纯在行不法之事,所以就打算先把人救下来,弄清楚了再说了。”
真的是事出有因的话,嗯……他们也不是非得要见义勇为的。
“结果没想到救下来之后才发现双方确实是有恩怨,但是对方根本不是来寻仇,而是来杀人灭口的!”卫伉说到这里,眼睛都亮了,“原来被追杀的人是得知了陛下建立了登闻鼓,有冤情要诉才特意孤身一人前往长安来击鼓鸣冤的,但是没想到走漏了风声,那狗官就派人来追杀申冤者。”
“原本他们是想着在长安城外解决的,这样杀了人把尸体一埋,那就除了他们之外只有天知地知了,但是他们没想到申冤者那么谨慎,一路上边赶边躲,还真的让他顺利抵达了长安。”
“狗官的人见势不妙,生怕他真的击鼓鸣冤了,就把心一横,直接当街掳人,打算先杀人灭口再说。”
“也是他们多少还心存顾虑,不敢真的把事情闹大,否则的话他们要是真的当街杀人,那我和张贺就算当时在场只怕也来不及了。”
李禹听完感叹道:“那还真的是庆幸啊,不然那位申冤者抱着破釜沉舟的心上京击鼓鸣冤,结果却死在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的时候,他心里头该有多遗憾啊。”
张贺问:“你们知道这位申冤者是从哪里来的吗?”
大家都摇头,然后就听到张贺说,“他是从祋祤县而来的。”
祋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