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寒暄了一番。
寒暄完後,时听雨笑望了陆卫国一眼,眼中满是暖色。
别人不知道,以为陆卫国可能是不想要她和约翰拥抱才会先上前和对方拥抱,其实不然。
如今这个年代男女大防比较严,即便是外国人,国内的人也不一定能够接受的了。
陆卫国先和对方拥抱,再让时听雨上前,就能给众人传递一种,这是外国人特有的打招呼方式的感觉。
毕竟拥抱的不是时听雨一人。
艾伦和艾琳很是惊讶,问了约翰後,才知道眼前这个漂亮的华国女人之前居然一直生活在米国,还是个学有所成的画家,一时对时听雨的态度热情了很多。
一月一号是华国和米国互相承认并正式建交的日子,这些记者团也不会选在这个时候挑事。
他们参观炊事班以及食堂,训练场还有营区战士们的业馀活动。
艾伦是个好动的,看到营区训练场上的训练器材,激动地想跟部队里的人比试一番。
人一激动说话的语速就快了起来,跟团的翻译一时有些迟疑。
见营区的人没有反应,艾伦一脸不解地看向了翻译,翻译把目光放在了时听雨的身上,眼带希冀。
时听雨翻译道:“艾伦先生对这里的训练器材十分感兴趣,想要跟我们营区的军人比试一番。”
众人恍然,最後陆卫国看了在场的人一圈,自己站了出来。
在场的都是些大领导或者政工干部,还是他来比较合适。
结果显而易见,陆卫国赢得毫无压力,甩对方一条街。
营区领导一个个面露喜色,满脸红光,身侧的拳头小幅度地摆了一下,得劲儿!
约翰笑着对时听雨竖起了大拇指道:“Fiona,你丈夫很厉害。”
时听雨毫不谦虚地收下了夸赞,“当然。”
而後一脸笑地回头跟营区的领导汇报,“约翰说卫国很厉害。”
领导哈哈大笑,与有荣焉。
因着时听雨的语速和口音都无可挑剔,记者团的人说话也慢慢地加快了语速,回到了平时在他们国内说话的状态。
这个时候他们带来的翻译就有些跟不上了。
後面全程是时听雨跟着翻译,陆卫国趁着她停下的时候,给她递了壶水。
一整天下来,时听雨感觉自己嗓子都快冒烟了。
比她上一天课都累。
记者团临走的时候,约翰问时听雨还有在画画吗?
时听雨表示当然。
约翰表示想再看看她的画。
艾伦和艾琳对於这个芝艺毕业的天才画家也很是好奇,便跟着时听雨以及陆卫国去了家属院。
家属院里的人是第一次见到外国人,看哪里都新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