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她在《闺怨诗集》中还没有翻到,想必是在後半本里。之所以能够想起来,是高三一次模拟考的诗词鉴赏有这道题。凡是试卷出现的诗词,她喜欢都背下来。
因为时间有点远,记忆不深刻了,所以这麽长时间一直没有想到。
虽然不能完全确定是这一首,但是目前来看,在她能够想到的闺怨诗中是最贴近的一首。
舒母又在同她唠叨,恰在大嫂从外面回来,告诉她江郎回来了。话音刚落瞧见跟随在大嫂身後进门的瘦高身影。
一身风尘,见到她一瞬,嘴角咧笑,目光炽热而温柔。
她怔住,愣愣看着他。
他笑着疾步朝堂屋走来,对舒母施了一礼,抑制不住欢喜道:「晚辈唐突,未来得及延请媒人,自己先登门向伯母提亲,求娶恬娘为妻。」
舒母将他上下扫视一眼,立即请其入座叙话。
———相思极———
早春的风带着丝丝凉意,掀起帘子吹进车厢来。
唐小诗於晃动的马车内慢慢睁开眼,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铺在她的脸上,让她不禁歪头避开眨了几下眼。
「娘子醒了?」
坐在旁边婢女伸手来扶她坐直身子,转身从车厢门前小暖炉上倒了杯热茶递给她。
她抿了两口润润喉咙,脑海中慢慢接收新身份的记忆。
许久,她朝窗外望去,官道旁的树枝抽出了嫩芽,春草也开始冒了青头。绿油油的麦田从近处朝远处铺展开。
「到了哪儿了?」
「刚刚瞧见洛阳界碑了,天黑前就能入城了。」婢女怕她刚醒过来着凉,拉着毯子朝她身上盖了盖。
她抓着毯子掖了下,忽而想到了什麽,从衣领内翻出了一枚小小的方形圆角白玉佩,正面雕刻着兰草,背後是一个篆体荀字。
这是荀岚的玉佩。
儿时两家定亲,双方父母便互赠玉佩作为信物,那时她只有两岁,如今算起来这婚约也有十六年之久了。
「娘子莫不是又想荀二郎了?」婢女薇儿打趣她道。
她笑了笑,将玉佩摩挲了几下,重新放回衣领内。
「娘子无需着急,二郎主让娘子回去,便是为娘子筹办亲事,想必那荀二郎都等不及要迎娶娘子这般温柔的美人了呢!」
她浅浅一笑,瞥了眼薇儿道:「十几年未见,也不知道他什麽模样了。」<="<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