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366小说>我在现代留过学 蚂蚁文学 > 第七百一十三章 乾坤大挪移(第3页)

第七百一十三章 乾坤大挪移(第3页)

假如有女工,不惜身体的不断纺纱,那么她的收入确实可以达到过去的数倍。

但是,她得用健康

来换!

在原料和人工,都被压缩到极限的情况下。

绫锦院的布匹,就很有市场竞争力了。

这不,才卖几天,就已经将汴京城的布铺行会,打得满地找牙了。

顺便,也让赵煦的棉布,高价出货。

十五贯一匹的棉布,但成本每匹加起来,最多一贯钱。

这就是十五倍的暴利!

去年熙河路的棉花种植面积,约在六万亩,最终运抵汴京的棉铃有七十万斤。

这七十万斤棉铃去皮去杂去仔后,得到的棉花大约五十万斤,两斤棉花(宋斤)可织布一匹。

于是,赵煦得到的棉布将近二十五万匹,哪怕按照给辽人的价格,其价值也过了三百万贯!

暴利!

也让赵煦不得不感慨,果然,小农经济死路一条。

要家致富,还是得靠展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

就是,这汴京的工价,全国最高,多少让赵煦有些不大舒服。

所以,他一直在企图想办法降本增效,增强汴京市场竞争。

要做到这一点,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引入偏远军州的廉价劳动力。

本来去年淮南大旱,让他有机会,打着赈灾的幌子,将一批淮南灾民,安置到汴京。

奈何,汴京城庞大的粮食需求,让他不得不放弃了这个念头。

大运河每年最多八百万石的漕粮运输量。

使得汴京城的人口数量,被卡在了目前这个量级。

再多的话,汴京城的粮价就要上天了。

所以除非,他有能力,将汴京的漕粮输入,提高到一千万石甚至更多,不然他还是只能忍受如今汴京的高工资。

只能等待将来了。

这就让赵煦多少有些不太舒服。

不过总体而言,赵煦是赚的。

刑恕作为赵煦的对辽政策与方针的执行人和负责人,赵

煦自然与他早早通过气,知道赵煦的谋算。

所以,刑恕当即贺道:「若如陛下筹算,北虏内溃,幽燕之地,当可不费吹灰之力,归于陛下之手。」

「就是……」他想了想,还是道:「臣斗胆,愚以为陛下当防北虏狗急跳墙!」

赵煦颔:「朕自已有准备!」

在宋辽交子贸易条约签订的那一刻,赵煦就知道,迟早辽人会撕毁条约。

因为,根据宋辽交子贸易条约,虽然大宋借助自己先进的金融条件和达的商品社会,"帮助"辽人以岁币为保证金,行交子。

但是,根据条约规定,每一期交子流通三年,三年后回收销毁。

而到这个时候,辽人就应该拿出等值的黄金、白银或者实物,来回购这三百万贯的交子。

而宋辽岁币赵煦直接给辽人核算成了每年一百五十万贯。

所以,三年到期,辽人需要交给大宋一百五十万贯的等价白银、黄金或者其他硬通货。

不然,大宋就会依照条约,从未来给付辽人的岁币里扣除。

故此,所谓的宋辽交子贸易条约,其实就是大宋拿着辽人的钱,给自己的经济提供润滑。

汴京市场,每年将因此多出三百万贯的流动资本的润滑。

整个市场,果然也都因这笔被注入市场的资金而繁荣起来。

唯一的问题,也是刑恕现在在担心的事情——

那就是辽人,是可以掀桌子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