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蒙小华的精力放在杂货铺和蚊香工坊的时候,小石村的人或者说整个西南之地的农户却遇到了难事。
天旱了。
收割完麦子,农户们将秧苗插到了地里。
水稻、水稻,生长过程中对水份的生长需求极大。
因此,插完秧,农户们就开始往田里灌水,让秧苗能尽情的吸收水份生长。
而渐渐炎热的天气,也让里的水迅蒸。
水源的重要性在这一刻凸显无遗。
小石村外的无名小溪,从锅底凼水潭一路流经好几个村子。
为了保证让田地有足够的水灌注稻田,于是在溪流中筑起了大大小小的水坝蓄水。
若是在往年雨水充沛的情况下,即便是被层层水坝拦截,下游的村民依然有足够的水浇灌田地。
有时候,甚至需要将水坝打开,免得上涨的溪流将水坝冲垮。
然而,今年从清明之后,雨水就渐渐减少。
尤其是秧苗栽到田里后,一连半个月都未见一滴雨水。
有经验的老农们一个个忧心忡忡,唉声叹气。
按照他们多年的经验,今年夏季极有可能出现干旱。
一旦干旱真的出现,对于一众农户而言简直就是灭顶之灾。
去年,因为朝廷征召徭役的缘故,冬小麦的播种收到了极大的影响。
虽然农户们几乎都提前播种了小麦,但却导致小麦的收成直线下降,几乎不足往年的六成。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的田赋不仅分文不少,而且增加了户调的数量。
绝大多数的农户将这一季收回来的小麦都交了朝廷的田赋,还得想办法凑齐上交朝廷的户调。
一些农户凑不出足够的田赋和户调,当场被衙役打得半死。
甚至又出现了卖儿卖女的情况,只为了能筹钱交赋税。
日子已经这么难了,百姓们想方设法艰难度日,他们心中还有些指望。
日子再难,在万物疯长的夏季,至少还能靠地里的瓜和豆以及野菜、野果勉强熬下去。
只要熬过了夏天,等到了秋收的时候,一家人就又有了活下去的资本。
然而,逐渐凸显的旱情,让农户们从希望到失望,再最后变成化不开的绝望。
没有足够的水,水稻将颗粒无收。
没有足够的水,地里的豆类和瓜类都将被旱死。
在这样的情况下,小溪里的水愈显得弥足珍贵。
层层紧密的水坝,将溪水尽数拦截,流到小石村的时候,只剩下指头大小的涓涓细流。
再往下的杨家村,小溪里连流动的水都没有了,村民们只能看着渐渐干涸、开裂的田地唉声叹气,茫然无措。
唯一随着旱情持续增长的是人们心中的戾气。
杨家村的村长杨泉早几天就找到了蒋才国,希望他能让小石村的人将拦水的水坝掘开,让溪水能流到杨家村去。
可是,在现在这个情况下,蒋才国怎么可能会答应杨泉的离谱要求。
牺牲小石村去救杨家村?
除非他疯了才会做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就算蒋才国能答应,小石村的人也不会同意这个要求。
所以,杨泉最后带着满腔的愤恨离开了小石村。
杨泉走后,蒋才国将事情给蒋洪瑞说了,蒋洪瑞当即就吩咐小石村的护村队今后将小溪作为巡视的重点,防止被下游杨家村的人来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