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366小说>红炉绿蚁比喻什么 > 村子(第1页)

村子(第1页)

村子

棚子下响起了笑声,没恶意,单纯的被这年轻人的话给逗笑了。

“村子里的年轻人都走光了。”茶摊的老板解释道:“孩子也都带走了,现如今村子里只剩下我们这些没牙的老货了。”

挑担郎看过这些老人,又看向不远处高高矮矮的农家小屋,有的屋子已经残破,不知名的野草疯长成树,从半塌的屋顶中露出了头来,有的还算是完好,但木门半破,褪了色的门板歪斜在淅沥沥的雨水中,随着风浪涌来轻晃出不堪重负的吱呀声。

这村子显然是已经荒废了。

挑担郎再次看过这些老人,这次倒看出了些别的东西。

老,弱,病,残。

与其说是留下老人们守村,倒不如说,老人同这村子一起被年轻人丢弃了。

丢弃在这片贫瘠的荒野中。

茶摊老板似看出了些什麽,颤巍巍的倒了碗茶递过去,对他说:“这条路虽然南北不通,也远离官道,但还是有人来往的,我们这些老家夥也不是没手没脚,日子过得去。哎!你这有江南的点心吗?”

棚子下的老人瞬间亮了眸,目光直直的看向挑担郎的货筐。

挑担郎却摇了头,说江南的点心价贵,而且不易保存,他们这些挑担为生的人光是在路上就要走上半个月,没等卖出去怕是就坏了,所以大家都不会进江南的甜食来卖。

“老人家爱吃江南的点心?”挑担郎将斗笠背在身後,喝了口茶说:“听您的口音不像是南方人啊?”

“总是听人说,说是江南的点心好吃。”茶摊老板有些不好意思的搓着手,说:“一辈子也没机会尝过,想着瞧一眼,看看。。。看看到底是什麽样的点心。”

草棚下传来两个声音,一个问:“你这孩子多时出来讨生活的?可去过江南?”

另一个问:“江南的风景好吧?点心可是入口即化?”

“去过去过!我还坐过那儿的乌篷船呢!”

挑担郎走了一路也想歇歇脚,将碗里的茶仰头喝了,自来熟的扯过一条斑驳在岁月中的长凳,与老人们坐在一处,将自己知道的,看过的,尝过的一股脑都说了出来。

檐下雨声停了几次又响了几次,待彻底安静了,挑担郎的故事也说到头了。

茶摊老板掀开锅盖,从里面端出一盆蒸红薯来,他将切好丝的萝卜放入搅好的面水中,又打了几个鸡蛋,撒上葱花,锅底倒上些油,说话间就煎好了一盘香喷喷的菜饼子。

年轻的货郎也不同他们客气,捋起袖子就将桌上一顿收拾,还从他的筐里挑出了几个不粘牙的糕点来,满满的摆了一盘子,说是给老人家开开鲜。

“这叫马蹄糕,这是牛舌饼,还有这个!这是白玉蒸糕,是用桂花和白砂糖调的馅,虽然是皇都城的做法,但我吃着跟那江南的桂花糕没什麽太大的区别,就是入口不够顺滑,得拿茶水吃它才行,不像江南的桂花糕,真真是入口即化!”

饭吃了一半,货郎忽听远处传来了什麽声响,他寻声看去只见拐角处的小屋後冒出个瘦小的影子来。

那孩子应当不到十岁,瘦瘦小小的一个,背着个同他一样高的药篓子,虽然穿的是不合身的旧衣,但身上脸上收拾的很是干净,头发也梳的整齐利落。

他许是没见过这村里有生人,睁着一双溜圆的眼睛正打量着他。

“这孩子倒是不怕生!”货郎突然龇牙咧嘴的冲他做鬼脸,那孩子被他吓到了似的慌忙向後躲去,结果一个没站稳摔了个屁蹲,货郎见状哈哈大笑起来,只瞧那孩子一骨碌爬起来,怒着一双眼睛气鼓鼓的瞪着人。

货郎笑着转过了眸,问老人们这是哪里来的孩子。

“这村子後面的山上有个早就荒废了的古寺,前段时间来了个游僧,把那儿收拾了在里面住下了,这孩子就是他半路上捡回来的。”

茶摊老板说:“这游僧刚来的那段时间天下还不算太平,这孩子听说是他从战场上捡回来的,战场上的人多是死相惨烈,将这孩子吓得不轻,刚来时成天夜里起烧,他师父就抱着人到我这儿来,给他弄点酒擦身退热,这孩子原是好的,就是被吓到了,到现在也不肯说话,跟个小哑巴一样。”

茶摊老板摆手招呼那孩子过来,想将蒸好的红薯和盘子里的糕点拿一些给他,那孩子远远站着,光看着不动。

另一个老人劝他算了,说这孩子警惕性高,见了生人是断断不肯来的。

他对货郎说:“现在还算是好的,最起码能自儿出来走一趟,不像以前,就攥着他师父的袖子,寸步不离,跟个小尾巴似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