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砧”山谷的入口处,气氛却凝重得能拧出水。
李默站在一处临时搭建的哨塔上,手里的望远镜镜片,已经被夜里的湿气濡湿。
他毫不在意。
他的眼睛,死死盯着远处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蜿蜒曲折的山路。
“报告!‘眼睛’回报,目标车队已通过三号哨卡。”
“距离我们,还有十五公里。”
耳机里传来沙沙的电流声,和压抑的汇报声。
“命令所有单位,静默。”
李默的声音很低,像林间的风。
“任何一点火光,任何一声异响,我不管他是谁,当场击毙。”
“是!”
命令传达下去。
山谷两侧的山脊上,数百名“黑森林”的精锐士兵,像一块块冰冷的石头,融入了黑暗。
他们的枪口,对准了山路上的每一个角落。
今晚,他们等的不是敌人。
他们等的,是格鲁乌送来的“农具”。
是黄智用一个女上校和一堆西方民用技术,换来的,苏维埃的钢铁獠牙。
这笔交易,见不得光。
美国人知道了,会暴怒。
泰国人知道了,会恐慌。
所以,一切都必须在最深的黑暗中完成。
黄智就站在李默身边。
他没有拿望远镜,只是静静地看着远方的黑暗。
仿佛他的眼睛,能穿透一切。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空气中的湿气越来越重,几乎能闻到泥土的腥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终于。
远方的山坳里,亮起了两点微弱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黄光。
车队来了。
没有开大灯。
引擎声被刻意压到了最低。
十几辆沉重的苏制军用卡车,像一群在夜间迁徙的巨兽,悄无声息地滑入了山谷。
带队的,是那个高大如熊的苏联专家组长,伊万。
他已经接到了莫斯科的最新指令。
他不再是破坏者。
他是合作者。
是为谷勐特区输送“友谊”的使者。
车队在指定的空地上停稳。
伊万从第一辆车的驾驶室里跳下来,径直走到黄智面前。
他脱下帽子,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只是脸上再也没有了之前的热情,只剩下公事公办的严肃。
“黄主席,按照约定,第一批‘农业援助物资’,全数送达。”
“辛苦了,伊万同志。”
黄智点了点头。
“开箱。”
他只说了两个字。
没有欢迎仪式,没有客套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