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366小说>我的带货直播通秦皇汉武荔景 > 第104章 第 104 章 主宣唐朝的原因(第2页)

第104章 第 104 章 主宣唐朝的原因(第2页)

她当即笑着回答了“朱八”的话,“对,就是孙悟空丶猪八戒丶沙僧还有那白龙马一起护送唐僧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去西天取经的那个故事。”

“至于您说的小说里弱化了玄奘法师,倒也的确有这个问题,我小时候看《西游记》电视剧之时就觉得唐僧真的很烦,弱不说还老是误会大圣,烦死他了。後来学了历史才知道历史上的玄奘法师有多厉害,毕竟他可算得上是偷跑出国的,虽然之後有高昌国王为他提供了不少财物与随从,但他刚偷渡出国时可不知道这些,他一个人跨越万里取经足以证明他肯定身强力壮。”

“不过我觉得後世人把玄奘法师改成了文弱僧人倒也不是後世人不喜欢他,而是这样怜爱世人的僧侣形象才满足了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心中得道高僧的形象,杀生什麽的就让他的那几个徒弟来做好啦。”

“後世人选择玄奘法师作为主角,除了因为他的经历本身很有戏剧性外,我想最大的原因还是大家都感念玄奘法师的恩德,毕竟历史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得道高僧。”

“当然同时百姓也应当怀念那大唐盛世。一句‘贫僧来自东土大唐’就能让无数小国将唐僧奉为座上宾,而且我记得小说里还偷偷给李世民加了十年寿数呢。”

本来听着姜宛讲述《西游记》故事的李世民心中还有些不虞,毕竟什麽妖怪丶真经的都让他很是费解。

直到听到那最後一段话,李世民心情一下子舒坦了。

原来百姓是在怀念他们盛世大唐,还想让他多活十年!

那没事了,这样的故事传得越远越好!

而其馀几人都不由自主地望向了李世民,虽然知道加十年寿数只是那小说的杜撰,当不得真。

但这足以体现出後世编撰小说之人对李世民的推崇,毕竟谁都不会想要一个昏君多活数年,只会希望他死得越早越好。

特别是自认自己比其馀所有皇帝都强上几分的嬴政和刘彻,他们之前从天幕中就知道那唐太宗颇受後世推崇,是儒家士大夫心中的圣君。

但他们总觉得是那些酸儒们见识短浅,那李世民那般善于纳谏也不过是沽名钓誉搏士大夫口中的名声罢了。

然而如今听见後世百姓竟然也那麽怀念李世民,他们顿时心中都有些吃味。

可恶,百姓怎麽不为他们续上一些寿数呢!

这李世民真待百姓那般好?以至于後世几百年老百姓都对他念念不忘?

天幕下,此时身在玉华寺翻译经书的玄奘望向天幕,久久不能出神。

相较于大慈恩寺的金碧辉煌,玉华寺可谓是十分破败。

玄奘之所以会在这,当然是为了避祸。

他一介出家人其实对政治斗争并不感兴趣,一心只想翻译经书,但人身在局中却早已不是他自己能决定的。

他刚回国时,太宗便多次劝他还俗入朝为官。

但好在太宗还算通情达理,他拒绝过几次後便只让他将自己游历西域时见到的各国风土人情记录下来,而後太宗便依言修建大慈恩寺让他翻译佛经。

只可惜他还算平静的生活随着太宗去世,高宗登基通通化为了云烟。

他不想参与新皇和旧臣之间的政治斗争,但是因为他在百姓之中的影响力,新皇却是并不愿意放过他。

高宗表面上说是倚重他要将他带在身边,但他虽然愚钝却也知道这是在防备着他。

所以直到长孙无忌自杀後,他请求养老回玉华寺翻译经书的奏折才终于被批复。

只是此次翻译经书却是终究不再似以往了,门庭冷落也就罢了,还有弟子开始怀疑他翻译的内容。

他并不是乾纲独断听不得弟子意见的人,但有时却又难免生出些疑惑来,为什麽人总是要被俗世所绊。

他千辛万苦去天竺求取真经,似乎连自己都度化不了,百姓真的会信他吗?

然而此刻他看着天幕上後世为自己所立的高大塑像,心中所有的疑惑都瞬间解了开来。

俗世牵绊只是一时的,时间和历史终究会记载下他所做的一切。

姜宛讲完《西游记》,就又赶忙回到真实的历史。

“其实大雁塔内部还是有不少珍贵的历史文物的,比如有太宗李世民所着《三藏圣教序》和高宗李治所着《大唐皇帝述三藏圣教序记》由褚遂良所书刻成的石碑,有当年唐朝进士高中後提名的石碑,还有玄奘法师的顶骨舍利……对了,据说大雁塔下面还藏着地宫,里面藏有玄奘法师当年带回来的珍宝和佛家所供奉的佛经丶佛像丶舍利等宝物。当然这些都还没找到,但专家通过探测发现大慈恩寺下面是应该有一个地宫的。当然按照现在的文物保护规定,我有生之年估计看不到主动开挖了。”

“除了客观的基础条件之外,大家之所以喜欢唐还因为它应当是华夏曾经在世界上最辉煌的朝代。秦汉塑造了华夏的筋骨,唐将华夏带向了巅峰。”

“彼时的长安不仅是大唐的都城,还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吸引了大量国际商旅丶学者,成为当时世界上人口最多丶最国际化的大都市。”

“而在初唐之时,大唐对外作战往往以少胜多,还发生在大唐国土以外,战争并不消耗国力反倒还能发上一笔战争财。再加上当时从皇室到普通百姓风气都很是开放,完全没有什麽文字狱乱七八糟的,百姓想说什麽就说什麽。当然李唐皇室内部还是纷争不断的,但多亏李二带的好头,政变几乎都发生在皇室内部,死的都是达官显贵,跟普通百姓也没多大关系。百姓第二天醒来发现皇帝换人坐了也就坐了,只要不影响自己生活就行。”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从贞观到开元,算得上是历史上我国老百姓过得最舒服的一段时间,彼时的唐人也是真正为自己身为大唐子民而自豪。”

“相较而言,秦汉的百姓当时还是过得太苦了。虽然从我们後人的角度来讲,战争徭役不可避免,但当时老百姓受到的伤害却是真实的。”

“所以如果是做沉浸式体验,大家会倾向于做比较轻松的唐朝街区体验,还是更加肃穆的秦丶汉呢?说到底大家都是老百姓,宏大叙事以外我们还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好的。”

如果说嬴政,刘彻之前还有些不服气,此时面对姜宛的提问却是沉默了。

他们不得不承认,从前他们的确甚少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