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366小说>国师他又纯又杀风吹小白菜 > 第104章(第2页)

第104章(第2页)

「如若他们交不上税,轻则判处劳役,重则受杖刑或是监禁,」江瑾淞语气和缓,却自有一股沉郁之气流露出来,「那时四壁空茫,流离播迁,道上黎民哀号痛泣,叫人不忍卒闻。」

林蕴霏亲眼目睹过前段时间云州的惨状,清楚他所说的并非浮夸虚言:「所以你打算如何变革,从何处变革?」

江瑾淞抿了抿唇,道:「此前大昭按田亩赋纳,以户丁佂役,此外另有其他名头的杂征,纷杂难计*。」

「而正是因为赋役纷繁,易有溢额脱漏,才让各州县的贪官污吏有可趁之机,百姓深受其害。」

「那照你的说法,该如何变法,既能使得大昭的国库丰盈,又能减轻百姓肩上的担子?」林蕴霏双手相搭,眼中迸出审视的寒光。

这一刻,她那天潢贵胄的气质毫不遮掩地展露出来,令人心折的压迫感朝着江瑾淞而去。

第94章君如轻舟,臣如流水。

但江瑾淞丝毫不怯地与她对视,十足坚定地细讲下去:「所以臣以为该将田赋丶徭役及各类名目的杂征总为一条,按照田亩数折算为银两缴纳,并将部分丁役摊入田亩。」

这几乎是将从前的旧法彻底翻改,大胆到连林蕴霏都觉得咋舌。

但她不得不承认,旧法早就不适合眼下的大昭,唯有破开俗尘的新法才能换来一朝生机。

自开国以来,大昭便实行休养生息之策,至今仍不敢变动。

明成十年後,旧法的积弊开始显现。

大昭此前徵收田赋时各州县百姓缴纳的尽是譬如谷粟绸布之类的实物,再由地方民间设立的里长,粮长负责落地徵收以及押送。

由於近些年地主豪强抢占农民土地,又与官府勾结逃避该有的赋税,农户面临着无田可耕丶无粮可交的困境。

而律法未曾变更,对土地的重新计量迟迟未施行,许多百姓年年拴着裤带交纳积粮,贫困潦倒之人越来越多,变成不计其数的流民。

流民背井离乡,通常往富庶之地如瓜洲丶苏州而去,两地原本安居乐业的百姓也受到困扰。

就近两年,农者无立锥之地的形势愈演愈烈,各州出现了大批漂洋弄潮的富商,国库的亏空成为文惠帝难言的大患,一切矛盾都到激化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这便是为何文惠帝在今年殿试上选择问时事,再谈空中楼阁无疑误国误民。

从前世至今生,林蕴霏在前往云州待了一月後,方才真真切切地理解了民生疾苦这四字背後是何等沉重的人间悲事。

是以她对江瑾淞今日道出的话听得格外慎重。

或许眼前这位初入朝堂的青年就是那位能够为百姓带来福祉的命定之人。

林蕴霏字斟句酌道:「你想要让田多者多交税,田寡者少交税,但各州县可耕之地参差不同,你又该如何维持所谓公平?」

「各地田亩数不同,人丁数亦不同,则可通过调和丁粮之比来维系税收稳定。地多的州县丁六粮四,地少的州县丁四粮六,夹於其中便丁粮各半。」江瑾淞应是事先就想到了这个关窍,所以对答如流。

「至於你所说的将实物折为白银,如此一来确实简化了徵收赋税的过程,也省了运输实物的人财,但白银不是更容易被那些里长丶粮长收入囊中吗?」林蕴霏细致深入地追问。

她这席话显是顺着他所提出的计策思索过才能讲出的,江瑾淞的心底不禁为他们之间共通的灵犀感到几分兴奋:「殿下的这个忧虑其实很容易得到解决,只消取消里长与粮长二职,将徵收押解之事转交给官府,就能免去这些中间人对钱款的蛀蚀。」

林蕴霏点了点头,旋即又道:「如若要将所有实物都折为白银,百姓便得去向商人兑换,那麽某些唯利是图的商贾就会趁机将银价抬高,粮价则随之跌落。」

「我觉得谷粟不可全部折为现银,尤其是瓜苏两州,仍应徵实物供养皇室。」

「殿下此言有理,臣回去後会继续斟酌更为两全的法子,」江瑾淞滑动喉结,眼含期盼看向林蕴霏,「那……殿下觉着这般编审徭役的新法如何?」

「我一人的眼界终究狭隘,此法究竟能否落地轮不到我做主,还得看群臣的意见,」林蕴霏神色认真,「但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它或能破解大昭眼前的危机。」

这已是极高的评价,江瑾淞小幅度地提起嘴角,雷厉风行道:「臣这便回去拟摺子,明日早朝时交予陛下。」

「江大人,且慢,」见他作势起身,林蕴霏唤住他,「你决意要在此时提出变革吗?」

江瑾淞一双乌眸因她这不期然的发问露出不解:「殿下此言是为何意?」

「如今大局未定,正是诸事不明丶群臣心神动荡之时,朝中能有几人会静下心来思量你提倡的新法?」林蕴霏虽不想寒了青年一腔为国为民的赤忱,可她有着前世记忆,清楚接下来林彦会挑起诸多事端,文惠帝将发病,在那种境遇下,新法无有可能推行。<="<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