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吗?
有。
确实有好几位客人在看过她的拉客留言之後,表示想到她妈妈开的小店试试,然後私聊问她地址。
当时赵琪芝快乐极了,以为自己这麽干能快速给自家小店拉到新客。
可惜远方的客人还没来得及到达贵阳,她的小紫书帐号却先迎来了禁言警告。
原因是私聊引流次数太多。
*
禾嫒尺正在路边刷小众点评。
点评在贵阳不好使的情况比在桂林更严重,这儿的本地人似乎比桂林更没有使用点评的习惯。
导致点评上的店铺评价呈现非常严重的两极分化。
最火的网红店底下会有上万条评价,评分极高,且底下的评价有相当一大部分都是真实评价,证明评分也不全是刷的,估计网红店也有些真功夫。
而本地经营多年,并未在网上红起来的小店,评价则数量相当少,少到什麽程度呢?
可以一条都没有。
禾嫒尺还在点评搜过下午她刚吃过的那家土豆局,两年前开的店,评价36条,总分4。2。
评价里有12条是老板和亲戚自己刷的,而且老板似乎还在网上试着营销过,不然後头那24条真评价还真出不来。
不好吃吗?
好吃。
评价真实吗?
怎麽评?
想了想,禾嫒尺决定打开其他平台试试。
小紫书吧,紫书网友还挺热情,经常会有本地人在外地人询问美食的笔记底下推荐一些不知名小店。
说不定能有新发现?
第156章
华灯初上,贵阳居民区旁的街道人来人往,禾嫒尺站在路旁,边用鞋玩着脚下翘起来的地砖,边刷小紫书。
几分钟前,她想在小紫书上搜索不需排队的好店,在小紫书内置搜索框里输入『贵阳美食』四字,搜出一大堆美食笔记。
网友们又发视频又发图的,内容相当丰富。
禾嫒尺看进去了。
不过没多久,她又清醒过来,将自己从刷手机的状态中抽离,并启动美食网红打卡app的内置功能,将一些GG和虚假推荐标红。
就连APP的胖熊猫小美都跑出来看热闹,陪她一块研究。
这回再看,她的注意力便从美食推荐笔记上,转移到吐槽笔记里。
小紫书玩得多,禾嫒尺已经掌握了在这个app里寻找美食推荐的精髓。
像《贵阳美食推荐》《来贵阳必吃榜单》这种名字的前排笔记通常热度不低,里头推荐的店子基本都有一定名气。
有名气的店子味道虽说也有一定保证,但现在假期人多,所以到店必排队。
像《贵阳美食避雷合集》《暴言!在贵阳就找不到一家好吃的贵州菜!》这种笔记就不一样。
只要写笔记的用户吐槽足够精准,再态度好一些卖个萌,说自己只是标题党,希望本地网友可以介绍几家好吃的餐馆等等。
被标题激怒点进笔记,又被内容哄着安抚过的贵阳网友就会不知不觉地在鞭子与糖的哄骗下,在评论区掏出自己压箱底的私藏好店,叫游客们好好尝尝,到底什麽样的贵州菜才味正。
禾嫒尺目前就在一篇吐槽贵阳美食的笔记评论区里,寻找今日用餐目标。
「我得找一家距离我现在这个地方近的,不用排队的店。有没有青云集市附近的店?」
「交通街?我看看地图近不近……」
「倒是在一个区内,就是刚才走反了,现在离得有点远。」先记录一下,可以下次试试。
「酸汤牛肉?我看看这家店在点评的风评怎麽样,顺便看一下距离多少。」
「……评价才58条,看起来好像还行,就是有点远,先收藏一下。」
「爆酱铁扇小烤串?图倒是很好看,你倒是发地址啊!」天桥底下的小推车算什麽位置,谁能找到哦。
禾嫒尺在评论区慢慢往下翻,快拉到底时,一条非常详细,又带着浓厚个人情感的拉客GG评论进入她的视野。
拉客内容写得很朴素,大概就是说自家店子以前在美食城开的时候比较受欢迎,後来因为餐饮业不好做,美食城倒闭,所以歇业两年。
最近餐饮环境好了些,在老客的催促下选择重新开张,位置有些偏,不在主道上所以客人不多,不用排队。而且附近餐饮店很多,哪怕到她家店里试了不喜欢,也可以去别的店继续吃,整条街都不闹,不用排队。
有意思的是,这条评论确实是GG,但GG底下却有几条真回复。<="<hr>
哦豁,小夥伴们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