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文合九年,此时郑国的人口已经达到一千两百万了。
开历史之最,堪称最强人口大国。
但这一年,突然生了一件怪事。
全国各地的粮价,不知怎地,都偷偷涨了起来。
最先受到冲击的,自然是城市中的人口。
在这之前,在姬忽的指导下,相关官员造出了第一条用砖石砌成的下水道,解决了城市中容易积水的问题。
从此,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像新郑城,现在已经有二十万人口了。
这些年来,由于百姓生活的富足,就有很多人将住所迁到了城市中。
伴随着城市的扩大,许多原先属于农村的地方,也被扩充了进来。
农村的人口感慨自己也变成城市居民了,城市居民也因为添加了新活力而开心。
但是还没经历几年,城市里的人就现,粮食开始不够吃了。
紧接着,粮食开始涨价,从这一年开始,一连好几个月,每个月都在疯涨。
粮食从以前的十斤一金,变成了如今的一斤一金,并且,价格还在上涨。
从一开始现苗头不对,就有居民悄悄往家囤积粮食了。
而一旦有人开始这么做,民众就会跟风,只三四个月不到,郑国的粮食价格就上涨了十倍。
此时,姬忽也已经现了大臣报上来的问题。
针对此种情况,大臣们众说纷纭。
有人建议说是,坐视不管,粮食涨到最高价格就不会再涨了。
而大部分人呢,则表示这粮价暴涨,将会引起其他东西也跟着涨起来,到时候,钱贱物贵,国家非动荡不可。
姬忽作为后世人,自然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这不就是有人借通胀之机,准备囤积居奇,利用剪刀差来赚钱嘛。
坐视不管是肯定不行的。
这种情况下,民众都是盲目的,本来粮食是够他们吃的,可每家都囤下够家里人几个月甚至一年吃的,便会造成市面上流通的粮食变少。
而粮食减少了,价格自然就会上涨起来。
价格一涨,民众就会越紧张,以为粮食的价格会无休止地涨下去。
接下来,他们就会用手中的钱,买更多的粮食。
甚至将来连后边几年的粮食都买得藏起来。
这种事,就是某些人利用民众的危机意识,在搞得坏。
民众们不知道的是,一旦这些粮食在家中放的时间过长,就会腐败变质。
而当他们的粮食变质后,当初高价从别人手中买回来的东西,价值就会蒸。
也就是到了那时,他们才会现当初的自己是多么愚蠢。
当他们拿出自己家霉或者快要霉的粮食满大街的找人卖时,却现大街上与自己同命运的人比比皆是。
如果放任不管,就只能等到粮食霉了,粮价泡沫破了,粮价才会掉下来。
这个就是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在作怪。
姬忽上中学时学过市场经济,所以对此还是很了解的。
对于即将出现的后果,他心中门清。
于是,他否决了坐视不管的决议,让大家从国家干涉上出,看如何解决。
这时候,百里奚开口道:
“既然国君要出手管这件事,那臣觉得,我们可以从国家出,强行规定粮食价格和其他商品价格,使其不得过我们的定价。
然后对于违反者,处以训诫和处罚。
另一方面,从粮食价格低的地方调集粮食,用以供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