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後,蒙古大军终于退了个干净,玄烨也发话拔营回京。
此次木兰围场之行超出了原本预计的时间,等回到京城的时候,中秋都已经过了。
玉录玳回到永寿宫,意外的竟然有几分回家的感觉。
不过,她没有多少时间感慨,忙指挥着人将偏殿收拾出来安顿小阿哥。
她这边还在检查偏殿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慈宁宫便来了人,说太皇太後有请。
玉录玳有些意外,以太皇太後的性子,应当会给嫔妃时间休整才对。
转念一想,她就明白了,康熙初初回京政务繁忙,便是第一时间去慈宁宫请安,恐怕也就是报个平安,互相关心几句便得匆匆离开去处理积累的政事的。
他失踪的细节,失踪後营区的反应,蒙古亲王那边的事情,怕都只是草草交待了几句。
是以,太皇太後才会传她过去问话。
毕竟,在这起变故中,她也是个要紧人物。
玉录玳想得没错,她进了慈宁宫正殿,请了安,不等她开口寒暄就被太皇太後拉住了手。
“好孩子,玄烨都跟本宫说了,此次变故,多亏有你!”
玉录玳先是露出笑脸说道:“皇上洪福齐天,平安归是必然的。”
“臣妾也是因为有这样的信念,才得以支撑下去的!”
然後,她脸上露出了深深的後怕,反握住太皇太後的手,说道:“臣妾心里其实害怕极了。”
“好在臣妾的族弟还算得力,第一时间将皇上的消息报给了臣妾。”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只他到底还年轻不够稳重,都在皇上身边当差了,还与阿灵阿胡闹,竟学着人家驯养鸽子。”
“虽说,二人只是觉得好玩,平日里也只说些东家长西家短的,可他到底在皇上跟前行走,这样的行为万一被有心人扩大,可是不得了的。”
“臣妾已经狠狠斥责过他,他也答应,以後好好当差,不会胡闹了。”
这就是解释她是如何通过阿灵阿将围场的消息传递给太皇太後的。
“太皇太後您是不知道,臣妾那个时候六神无主。”玉录玳拿帕子擦了擦眼角,“若不是想起有您在京城坐镇,知道您会为臣妾做主,臣妾怕是根本撑不下去的!”
“好孩子,莫怕,事情已经过去了,你做的已经够好的了。”
“阿灵阿与哈图,你也别骂他们。”孝庄的语气很是慈和,“他们这次是立了大功的。”
她拍拍玉录玳的手,笑着说道:“也难为阿灵阿心思灵敏,小小年纪临危不乱。”
“太皇太後可别夸他,他那个人最是没有正形,整日里学着什麽江湖大侠的做派,结交三教九流,跟谁都能称兄道弟的。”
说着说着,她又忍不住失笑:“如今想来,倒也多亏了他交游广阔,竟然真的将消息递到了您的跟前。”
她双手合十:“真是祖宗保佑!”
“您是不知道,若没有您当机立断调兵来营区,蒙古大军可不会退得那样干脆。”
这就是把功劳往孝庄身上推了,也解释了阿灵阿为何有本事将消息递进慈宁宫的原因:皆因他爱好与三教九流的人结交,便是人脉广阔,也是不足为惧的。
果然,孝庄脸上的慈和之色更浓了些。
“阿灵阿是个好孩子,本宫瞧着,过了年,也该让他恩荫入仕了。”
玉录玳便福了福身,有些为难地说道:“太皇太後容禀,阿灵阿年纪小,心性未定,如今的心思都在外头,贪玩得很。”
“这个时候入仕,他怕是,怕是不太愿意的。”
孝庄脸上笑意更甚,故作生气道:“他贪玩,你这个做姐姐的就得管!”
“事关前途,哪里能由着他的性子胡闹!”
玉录玳便趁机说了与班弟之间交易的事情。
最後说道:“今次,真是多亏了班弟亲王念着您,念着大清与科尔沁世代姻亲的关系,帮着皇上稳定了局势。”是帮着康熙,不是帮着她。
她摸了摸头上的十二花神簪:“还有您赏给臣妾的十二花神簪。”
“不然,臣妾一介後宫妇人,便是有通天的本事,也无法与几万蒙古大军对抗呐!”
玉录玳这话说的极有水平,既没有推脱自己的功劳,又把功劳往孝庄身上靠。
最後,蒙古大军压境,又敲了那麽大一笔竹杠才退军,康熙心里必然会给记上一笔。
科尔沁是太皇太後的娘家,她心中必定牵挂。
玉录玳将与班弟的交易说了,又隐隐点名了班弟会临阵倒戈是因为孝庄与孝庄赏的十二花神簪,与她本人关系不大。
这是让孝庄安心,科尔沁不仅无恙,还会有源源不断的银子入账。
这样一来,便是孝庄曾经因为玉录玳锋芒太露而起过什麽心思也会暂时收敛起来。
孝庄的眼中闪过暗芒,心思不由自主被玉录玳口中的交易吸引。
“什麽羊毛衣,牛乳粉,快跟本宫详细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