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完善监察制度,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每隔几年派遣官员下去巡视各地。
如此一来,既能安抚功臣,又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隐患。
定下大致的方略,云栀心里稍微轻松了一些。
於是提笔开始书写此次各位功臣的册封圣旨。
午後,一道道圣旨从宫中陆陆续续传出。
大将军府。
备受众人称赞的大将军陈元淑,此时正双目无神地望着头顶上的横梁。
她刚回来之时,爹娘关怀备至,让她过了一两日舒坦的日子。
未曾想到从昨晚开始,阿娘就开始拐弯抹角地询问她喜欢什麽类型的夫婿。
夫婿?
她还真未曾想过,不过她也不反感,一切顺其自然便好。
「元淑,你可有在听娘所说的话?如今天下太平,你也该考虑考虑自已的终身大事了,不如娘一会儿去问问媒婆,看看她那里有没有适龄的,到时候去相看相看,合适的话,就把他招赘进来,若是都喜欢的话,那就都招赘进来,咱们府大,住得下。」
闻言,陈元淑惊得险些从椅子上跳起来。
这几年,南征北战,与家人聚少离多,没想到她娘竟然变成了这般模样。
陈母能不变吗?对於他们这个女儿,夫妻俩极为自豪。
在周围人的潜移默化之下,陈母并不觉得女儿多招赘几个夫婿有何不妥。
之前因为知道女儿的决心,一直未曾提及,如今天下都已一统,陈母自然就开始着急了。
陈元淑无奈道:「阿娘,这婚姻之事急不得,顺其自然即可,阿娘难道还担忧女儿找不到吗?」
确实,以陈元淑当下的地位,根本不存在找不到夫婿的情况。
只要她放出风声,许多大臣为了巴结讨好,都会主动上门推荐自家的儿子。
甚至是毛遂自荐大臣应该也会不少。
一旁,一直未曾言语的陈父看了眼陈母,「婚姻之事确实急不得,你就让女儿自行斟酌吧,不过……」
他看向陈元淑,「你回来了就多出去走动走动,也许就看对眼了。」
陈母听了,叹了口气,「罢了罢了,就如你爹所说,你多出去走走,娘只是想有个知心人陪伴着你,爹娘老了,没办法永远陪在你身旁了。」
对於门第,陈母没有要求,只要品行好对女儿好就行。
面对变得这般沉重的话题,就在陈元淑不知如何回应之时,府中的管家匆匆跑来,「将军,老爷,夫人,宫里来人了。」
陈元淑怔愣了一瞬,在心中计算了一下时间,大致猜出此次女官前来的意图。
「阿爹,阿娘,我们去看看吧。」
众人来到前厅,只见一位面容亲和的女官正端庄地坐着。
女官见到众人,站起身,柔声行礼道:「陈将军,陈老爷,陈夫人。」
陈元淑回礼道:「不知徐女官此次前来所为何事?」
徐女官轻咳一声,打开那随身携带的木盒,从里面取出明黄色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