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安国虽盛,但未来想要更进一步就要更多的有能之土,之前国子监招收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各位大人可知道是什麽?」
几位大人面面相觑,一脸疑惑,「是什麽?」
「他们都是家中有馀钱的人,不说那些官员子弟,就说那些平民子弟,若家中没点余钱怎麽能参加科举,就单说参加县试交的保银就是二两,後面的会给的越来越多,有很多平民连温饱都是问题,如何能让孩子参加科举。」
於大人恍然大悟,「柳丞相的意思是,陛下此次招收十岁以下的神童,是为了给那些家境贫寒但有天赋的孩子一个机会?」
柳安若微微点头,「正是如此,陛下觉得人才不应被出身和家境所限,几位大人想想,这群由大臣们悉心教导,又由安国出钱供起来的人才最後会不会比之其它人更加忠於安国和陛下。」
几位大臣听了,纷纷点头表示认同。
「原来是这样,不愧是柳丞相,陛下一定是这个意思。」一位大臣恍然大悟地说道。
「对啊,只要将全国的人才聚集在国子监就不怕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有这些能人安国定能越来越强盛。」
听着几人赞同的话,柳安若微微一笑,意味深长地说道:「这也只是本官的猜测,至於陛下真正的心思,恐怕只有陛下自已清楚。」
几位大人彼此之间交换了一下眼色,柳丞相这话别有深意啊。
尤其是这语气,是不是柳丞相在提醒他们陛下此举的目的就是这个。
於是几人不约而同地会心一笑。
「对,都是猜测。」
离去之时,几位大臣一脸心满意足,既然知道陛下的目的,後面他们就知道该怎麽做了。
看着连背影都透着愉悦的大臣,柳安若轻笑出声,深藏功与名。
因柳安若这一扰乱,之後好多年大臣们都没往那方面想,直到云栀定下储君,那几位大臣才意识到自已被骗了。
转眼又是几个月过去,多地迎来了秋收,而国子监也迎来了几个过目不忘和心算能力不错的孩子。
十一月,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
林府。
林学海一个人坐在摇椅上,透过窗户窥视着外面的风景。
看似在看着外面的风景,其实心思早已飘远。
人老了以後就总爱回忆过去。
如今的林家当一句豪门望族也不为过,从文从武从商都被他们林家占了,而且还是皇亲国戚呢。
而能有这样一切的转折点,就在二十二年前。
那年,徭役苛重,天启国末帝要求每户出一个壮丁去修行宫。
就是那一年,他决定带着林家跟着姩姩一起出逃。
最开始,他想的不过就是一家人都能活下来就好。
後面野心越来越大,他从想重现林家的辉煌到想达到林家祖先都没达到的高度。
现在,他都做到了。
下去後,他也能很自豪地和林家列祖列宗讲述他这一生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