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勤来看,徐晃背靠上党,背靠太岳兵工基地,补给充足,实力雄厚。
从两军统帅之间观之,徐晃胸有谋略,作战经验丰富,加上主公全权下放,可谓出笼猛虎。
如今却坚守不出,恐怕是有更大的谋划在积蓄,甚至很可能是在等北方的决战,在等北方分出胜负。
。
。
因为,南线战场,纵使徐晃现在击败王芬的中央军,但仍然改变不了整体战局。
因为汉军不止一路人马,东线有刘虞六万战兵,二十万役卒,以及公孙氏的度辽边军。
中线有董卓孙雍的十万战兵,四十万诸侯武装,西线有丁原吕布的四万地方老卒,和十万役兵。
单纯的吃掉常山境内的王芬,并不能真正的改变夏军南线防守,和抗压的态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且在北方,还有一个比之大汉还要强劲的对手,鲜卑胡人联军,不将他们击败,夏军的整体战局形势便不会改变。
现阶段,不止李信在等,徐晃也在等,等一个合适的出兵时机,一个将战果最大化的时机。
。
。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随着战争僵持,打到如今这个境地,汉军已然后继乏力,没了推进的可能。
真正决定三方胜负的关键,不在南部战场,不在汉军,更不在太行方向。
。
。
而是在北方,在李信这里,在鲜卑联军这里,在河套即将到来的,真正大决战。
。
。
北方战争不决出胜之前,徐晃是不会主动出击的,因为他的任务,就是稳住李信的大后方,稳住并州,稳住太行。
。
。
这个时候,哪怕明晃晃的机会就在眼前,他也不会出击。
。
。
因为相比于,单纯的吃掉常山境内的敌军,并不能满足徐晃的胃口,也满足不了夏军整体的战略野望。
。
。
夏军苦心磨练,将治下地盘潜力压榨到了极致,后方百姓都饿到,开始吃草啃,啃树皮,喝绿汤了。
。
。
西套的匈奴人,更是不堪饥寒,三天两头往外抛尸,老弱妇孺饿死几十万,耗费如此代价,难道只是单纯的打退鲜卑,逼退大汉吗。
。
。
这显然,对不起各族百姓所受的苦,对不起世家遭受的劫难,更对不起夏军各部,流血牺牲的将士。
。
。
是以,徐晃在等,在等李信击败胡人联军,歼灭鲜卑主力,彻底将胡人赶回北方。
。
。
到时,夏军可以抽出更多的精力,将北线兵锋调转,南下大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