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僵持,死耗下去,对谁都没好处,受苦的还是底层百姓。
南北两线,近百万大军,苦战日久,每日所耗粮草物资,不以量计。
无论是底蕴深厚的朝廷,还是财大气粗的鲜卑,亦或者是韧性十足的夏军,都已经快熬不住了。
朝廷内乱初平,兵疲民伐,鲜卑南下日久,各部不稳,夏军地僻人稀,民怨沸腾,皆在死撑。
这里的消耗、流血、牺牲、燃烧的不止是前线士兵,更多的还是后方民力的损耗,和青壮徭役的血泪。
鲜卑人,更不要说了,如今大雪覆盖,道路难行,再加上太史慈的魔鬼骑兵在后方肆虐,他们的日子更难熬。
这还只是单纯的后勤调度,与徭役的付出牺牲,在后方的后方,还有一群更苦逼的人,在咬牙坚持。
那就是各地治下的百姓,这一点大汉与鲜卑的民众,还好一些。
因为这些地方的民众即使在苦,也能弄些东西裹腹,或者逃进深山老林,啃些草根树皮度过难关。
但河套地区,无论是汉人还是匈奴人,那是真的磨牙霍霍,吞血强忍。
。
。
战争打到现在,不但耗光了府库的物资,更耗干了百姓家里的余粮,流尽了民众的最后一滴血。
所以无论是夏军,还是汉军,亦或者是鲜卑人,真的是拿血在拼,拿命在搏。
不管是精锐,还是普通士卒,没有谁是好欺负的,也没有谁是吃闲饭的。
因为在他们每一个人的身后,有七八个青壮,三五个家庭,在牺牲,在咬牙,在坚持,在苦熬。
尽管夏军还有余力,尽管治下民众韧性更强,尽管各地百姓还能。
。
。
但李信还是决定,尽快结束战争,结束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
。
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军中将士,亦或者是为了后方的百姓,这场战争,都没有维持下去的必要了。
战胜也好,战败也罢,李信已经尽力了,夏军也已经尽力了。
。
。
百姓更已经尽力了。
。
。
他们真的。
。
。
尽力了。
。
。
。
。
。
喜欢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请大家收藏:(。
aiquwx。
com)三国,从黄巾起义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