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卒,在孤独中度过,致使战后创伤综合征更加严重。
过得更是痛苦不已。
是秦布衣,点燃了这些老卒的热情火焰。
三年时间,齐州焕然一新,胶州一年不到,就大有成果。
如今秦布衣一句话,要来京都发展。
这些老卒,像是打了鸡血一样。
卓阳看到秦布衣,那可是激动不已。
“布衣。”
“西山内的十个水泥厂已经开始投产了。”
“日常十万斤是有的。”
“这只是开始。”
“后续还在增加。”
“如今人多,效率高。”
“咱们待遇好,工钱给的高。”
“大家都卖力的学……”
卓阳很是高兴的分享着最近的情况。
水泥窑,说简单简单,说难也难。
因为没有具体的配比。
想要烧出完美的水泥,是非常困难的。
成熟的工业配方,可是需要无数人力物力摸索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秦布衣直接从资料库获取。
倒沈略了很多麻烦。
水泥厂扩建,秦布衣也不担心配方泄密。
当然,特别的配比,都是选择信得过的军中老卒。
尤其是有妻儿老小,足够放心那种。
未来的大周基建,水泥这玩意儿,多少都不缺。
别说十个水泥厂。
秦布衣要的是百个,千个。
如今的水泥厂,因为是土法烧窑。
所以是人工密集型。
加上矿物运输,人少了还真搞不转。
京都毕竟是京都。
大周人才,人口,都在这一片聚集。
如果不是文管集团搞事情,故意恶心秦布衣。
这里的做工的人手,还能增加数倍。
不过,因为物流体系,还有道路没有完全建好。
运力不够,资源物资也撑不起几十万人。
如今十万到十五万人上工,算是一个极限了。
若是没有西山港,也就是后世的马鞍山港口作为货物周转。
秦布衣还真的头疼。
古代交通不便。
货物运输是个大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