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计划展委、信产部、证监会等多部委联合文要求地方政府积极推动科技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张恪早就看到过相关文件了。
却是四月二十八日。
副省长陆文夫到橡树园实验园来考察。
才代表省里跟张恪正式谈起这事。
四月下旬,建邺天暖,在燕归湖畔,穿一件长袖衬衫,吹着湖风,感觉最是舒服。
“这次省里争取到三个直接上市的名额,另外,有两家省属上市公司连续亏损快三年了。受到证监会的退市警告。省里也想积极的推动资产重组将问题解决掉。想将这两个壳资源也让给省内的科技企业。”陆文夫跟张恪介绍一些基本况。
问道。
“现在下面企业为了这五个名额。恨不的都捋起袖子来对干。锦湖倒是一点声音都没有啊。”
东海省范围之内。
倒没有哪家比锦湖更有资格上市了。
虽然别家为这几个名额争的厉害。
但是资本市场建设是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
省里就算是想撑门面。
也是希望锦湖能站起来挑一挑担子的。
“不是我们不想。只是想到在国内上市的复杂。有些生畏。”张恪言不由衷的说道。
“再说锦湖要做表率。表率就是不跟省里的兄弟企业争资源。”
其他人眼里。
上市名额是最稀缺的资源。
但是张恪对在国内的上市却没有太大的意愿。
国内的证券市场资容量有限。
要不愿恶意的炒作。
通过正规渠道从内地股市一次融得七八亿资金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张恪实在不想只为这七八亿的融资跑到证监会烧香磕头拜老爷。
“……”陆文夫摇头笑了笑。
说道。
“你是看不上国内股市这个小池塘。大老板二老板都是属意锦湖的。锦湖没有这个意愿。那五个名额就只能给下面去分。省里也会将海粟科技列进推荐名单里。毕竟科技厅与科学院软件所都是海粟科技的股东。”
“将壳资源给海粟科技?”张恪还是从陆文夫嘴里第一次听到这个消息。
颇为吃惊。
虽说王海粟成立海粟科技有一些年头了。
但是能将九八年的财务做成盈利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没有直接上市融资的可能。
只能走借壳这条路。
“嗯。”陆文夫点点头。
他也知海粟科技骨子里是什么底子。
说道。
“这段时间。频频高级别的中央官员到软件园来考察。都指示要求建邺市重点支持软件园的展。市里肖明建、胡宗庆也明确支持将一家壳资源给海粟科技。还有件事情只怕你还没有听说到。浙东严家的宏信投资年后接手海粟科技。成为海粟科技的第三大股东。我也是看到海粟科技递交到省里的材料才知道的。”
“……”张恪倒吸一口凉气。
陆文夫的话意很明显。
省里还是不倾向将壳资源给海粟科技去糟蹋。
但是也承受了极大的压力。
却是希望锦湖能站出来。
如此一来。
省里倒是可以名正言顺的将选拔的标准提高。
看着陆文夫殷切的眼神,问道。
“要是他们铁了心想借壳上市去搅风搅雨。锦湖能阻止的了吗?”
变通的手段太多了。这些人完全可以将海粟科技的骨架子移到浙东的企业名下。然后在浙东借壳上市另外。华夏电子名下也有壳资源。
陆文夫轻一叹。有时候人是需要向现实屈服的。国内的现状。倒不是个人站出来当英雄就能够逆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