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贸,这些策论能到安陵容手中自然都是支持海上贸易的。
其策论皆是侃侃而谈言之有物。
虽然受时代局限,少有真正说到点子上的。
但是也有不少出彩的。
比如一位陈姓考生,从民生实际出,陈述海上贸易带来的好处,对商业的推动性质,拓展对海外的了解等等。
美中不足的是只有陈述优点,对其缺陷有避而不谈之势。
但却有一位张姓考生,对海贸的种种缺陷述说良多。
字里行间能看出来这位考生稍许有些墨守成规,其实没那么赞同大通海贸,只是碍于上位者偏向,并不直白诉说。
但其笔锋很稳,写的都是实在话,变通嘛,看得出来努力在变通了,甚至都有些许刻意。
却是也变通在安陵容心坎上。
真不真心支持的都不要紧,你只要愿意动弹,就能去做事,她就乐见其成。
这性子倒是有些像张廷玉的门生,又姓张。
安陵容将其试卷单独放到一边,接着看下一份。
中途沈眉庄送点心过来,被安陵容抓了壮丁。
三人合力看完十份试卷,又好好听了弘昭的想法,安陵容也趁机跟弘昭好好说了其中的门道。
最后才商量着对这几份试卷做了排名。
然后就是留出了几十份试卷的第二题。
数量虽然颇多,看的却也迅。
实在是在这方面言之有理者寥寥,有可行性的更少,大多都是几眼看过,没有内容就下一份。
考生均是男子,没有实际经历过事情,很难共情女子。
仅有的几个能站在中立程度上考虑事情已经很不错了。
倒是那位陈姓考生,浅谈了女子走出闺门掌事的好处及部分女子能力并不弱于男性这样的观点。
“这位看着像是有些经历。”安陵容将那位陈姓考生第一题的试卷拿过来对比。
“那这位…点做状元?”甄嬛略有不确定。
阅卷官呈上来之前是有商量着对试卷排名的,这位排名并不高,可见阅卷官并不看好他。
殿试的阅卷官,那可都是文坛泰山。
“榜眼吧,瞧他这名字,也不像官场有靠山的,状元太耀眼了些。”安陵容道。
这位考生名叫陈光宗,说不定还有个弟弟叫陈耀祖呢。
沈眉庄翻出来陈光宗的家世身份。
是这一届皇商陈家的长子,陈家为了跻身士族,儿子都让努力读书,反倒家中商路都交由女儿打理,几个女儿分工合作,打理的竟也井井有条。
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长大,陈光宗对女子走出闺房之门并不抵触甚至颇有见地也正常。
只是安陵容想走的是温水煮青蛙的路子,这陈光宗思想理念是与她相符,但就是太相符了,反而需要稍许遮掩。
当然榜眼也已经很耀眼了,安陵容只愿意退这一步。
商议良久,最后状元是点了一位确实有真才实学的,也是诸位阅卷官所推举的第一名,于敏之。
几个阅卷官是充分考虑了第一题和第二题的差别,于敏之的试卷不是最出彩的,但却是第一题和第二题都向着安陵容考虑的方向的。
阅卷官愿意揣度自己心思,奉上这个答案,安陵容也乐得成全他们。
第三名点了那位张姓考生,张子清。
张廷玉在会试前向安陵容服软,未尝没有这个期待。
他既已服软,愿意为安陵容所用,安陵容也愿意给张廷玉这一系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