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的糯米泡了一个晚上,用手指便可捏碎。
包在纱布中,用擀面杖碾碎,不用太细,有些颗粒感更好。
糯米粉加少许水调和成一个个小粉块,上锅蒸熟。
蒸好后又白又嫩,再反复揉搓至光滑的面团,和糍耙有异曲同工之妙。
接下来便可以“打滚”了。
“掌柜的,黄豆粉炒好了。”
金水端来一碗喷香的黄豆粉。
抓几把均匀撒在案板上,面团放上去,滚两下,使其全身沾满豆粉。
那驴在野外撒欢打滚时满身沾上黄土,可不就是这样子嘛。
有诗云:“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1,为这道点心取这个名字的人真是个大聪明。
掏出擀面杖,将其擀得薄薄的片状,再抹上一层浓稠的豆沙。
卷成长条状,便大功告成。
兰姑可真会掐点儿,刚做好便来了,一看案台,打趣道:“这驴的身材还挺苗条的嘛。”
一句话逗得大伙儿咯咯笑。
温仲夏持刀将驴打滚切成块状,每人分得一块。
驴打滚听起来挺糙的,不像江南点心的名字总是仙气飘飘,但卖相很不错,从侧面看,一层黄,一层白,再来一层红褐色。
擀的越薄,卷的层数越多,颜色越漂亮。
驴打滚儿软糯有韧性,微微弹牙但不粘,里外沾满了的黄豆粉是灵魂所在。
一口下去,唇齿间满是浓郁的豆香,豆沙细腻,香甜不腻。
要是觉得不够味,还可以在豆粉中再滚上几圈,味道更好。
除了驴打滚儿,外加枣泥酥、云片糕,不加奶油的香芋派、蜂蜜小面包等等,奶油蛋糕也带了一些,杭妍爱吃嘛,包了好几大包。
说是她去做客,杭曜瞧着比她还紧张。
云片糕
“姐姐!”
马车还未停稳,温仲夏便从掀开的车窗看到杭妍小跑着奔了过来。
“姐姐可来了,我还以为哥哥把你拐跑了。”
杭妍扶着温仲夏下马车,小嘴从见面那一刻起便没停过。
“店里中午有点忙,出发迟了些。”温仲夏笑着解释。
先一步下马车的杭曜手举在半空,没扶上。
为了缓解尴尬,手一转,转去拎车上的食盒和油纸包,
等他拿好东西,杭妍已经挽着温仲夏踏进门槛。
“我早盼着你来了,待会儿定要去我房里坐一坐,”她小声嘀咕,“我又得了好些宝贝。”
杭曜无奈一笑,快步跟上,有小厮上前想要帮他拿,也没让。
温仲夏一面听着杭妍的叽叽喳喳,一面默默观察周围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