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性就当听八卦了。
谢宁给小溪倒了一杯热水,淡定地说:“那人有多有才?还没考试就有人断言他能考中状元了?”
小溪接过水杯,一咕噜全灌了下去,抹了一把嘴角的水痕,说:“那个杨什麽的,他和别人一起来买过报纸,多有才我不知道,但长得挺好看的。”
“哦?有多好看?”谢宁来了点兴趣,把桌子上的糕点推过去给小溪。
小溪抓起一块糕点吃了起来:“高高瘦瘦的,脸白白的,说话温温柔柔的,不疾不徐,还夸我可爱呢。”
听了小溪的形容,谢宁顿时没了兴致,根据这几个词,他完全想象不出那人有多好看。
看来得让小溪多读读书了,他们报社的人,形容词怎麽能这麽匮乏呢。
谢宁也拿起一块糕点吃了起来,随口道:“有你陆先生好看吗?”
小溪摇摇头:“那还是没有,陆先生比他好看一点点。”说着小溪还用手指比划了大概一厘米的大小。
只比陆川差一点点,谢宁一下就来了兴致。在他看来,陆川是他见过最好看到的人,比陆川差一点儿,本人肯定好看。
不过很快谢宁就泄气了,他最近忙着报纸的事情,没有太多空闲。
最近连载的《锦云城》即将结局,他还没找到下一本接档的小说。
说起《锦云城》这部小说,一开始确实有不少男子表示不喜欢看这种情情爱爱的小说,但後来报童们调查,他们就是口嫌体正直,嘴上说着不喜欢,身体却很诚实,一期不落都看了。
现在《锦云城》的质量上乘,若是不能找到一本媲美《锦云城》的小说,接下来的报纸质量可能会下降,这不是谢宁想看到的。
所以报纸上又开始了征集稿件的通知,报社一下子多了不少投稿,谢宁得一一看过,给出意见。
大安报社之所以能收到这麽多投稿,除了大家渴望能够登报,最重要的是谢宁会给投稿一一回信,指出稿件的问题,给出改稿意见,能让作者提升自己。
所以谢宁有一大堆稿件需要审核,忙得不行。
见谢宁对这个杨什麽的不太感兴趣,小溪又说起其他八卦。
“听虎子哥说,川蜀那边也来了不少学子,他们好喜欢吃辣椒哦。京里不是开了很多火锅店和麻辣烫摊子吗?好多川蜀那边的学子涌过去吃。”
“虎子哥昨天本来想去吃麻辣烫的,最好吃的就是我们报社隔壁那条巷子,结果排了好多人,虎子哥排了好久才吃上,跟我哥抱怨了好久。”
辣椒作为配料,倒是比土豆传播得比较快,如今京郊已经有不少农户会在自家菜地种上几棵辣椒苗。
麻辣火锅的法子陆川给了谢母,谢母开了一家火锅店後,生意爆火,就有人跟风,如今京城里的火锅店不下十几家。
至于麻辣烫的方子,陆川直接登到报纸上,让有点想法的百姓,自己琢磨着做法,在路边摆摊售卖。
能在京城立足的店铺和摊子,都有自己的小秘方,味道不会差到哪里去,陆川也因此满足了自己的口腹之欲。
在休沐之时,陆川常常带着谢宁出门来打牙祭。毕竟家里的饭菜吃多了,总想在外面尝尝鲜。
谢宁问:“川蜀那边的人这麽喜欢吃辣啊?”
“可不是吗!还不止是川蜀人,还有好多湖广人也爱吃辣椒!我也喜欢。”小溪笑嘻嘻地说。
谢宁无奈地伸手点了点小溪的额头:“知道你爱吃了,你星哥哥今儿做了香辣鸡。不过你可不能吃太多,小孩子不能吃太多辣椒。”
“小孩子不能吃太多辣椒。”谢宁说这话的时候,小溪也跟着一起说,显然是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
“鬼灵精!”谢宁说。
又到了腊月二十三,国子监放假,今年陆川他们没有年考,直接给率性堂所有学子放了假。
会试在来年的二月初,陆川他们明年开学时不用再去国子监,在家复习即可。
此时,各地学子云集京城,没到的也在赶来的路上,发起了不少诗会聚会。
有各地学子抱团举办的,也有几个地方联合举办的,也有京城学子带头组织的。热闹非凡。
苏幕席东这两个人想去凑个热闹,偏偏他们只是个秀才,连凑热闹的门槛都达不到。
陆川这次全程缩在家里,一个聚会都没去参加,连王允知的邀请都婉拒了。
他实在是怕了读书人的各种诗会聚会,生怕再出一次乡试时的乌龙,他可就是衆矢之的了。
临近会试,钟博士已经没有什麽可教给陆川的,今年过年难得没有给陆川布置什麽课业,只让陆川多多关注朝廷的邸报。
陆川第一次过年这麽清闲,还有空给家里挂灯笼贴窗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