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洛突然想起了苏叶的“本体”,那个老太婆帕尔丝,当初就是因为她想要恢复青春,提前索要苏叶的身体,才破坏了他的计划引了后来的一系列事件。
这个老女人同样也在林洛的复仇名单上,只是他暂时没有精力顾到那边。
文德嗣解释道:
“eu那边的经济状况,和东华差不多。生产过剩,人口老龄化,消费力不足,问题一大堆。这个世界如果不是因为有核弹存在,早就爆世界大战了。各国生产都严重过剩,得有人死掉让人吃尸体才能活下去。”
“他们也盯上日本了,想在这儿搞事?”
“门户开放,消除贸易壁垒!确切地说,他们和我们一样,都盯上了东华的各个所谓的加盟地区,或者说殖民地!”
象日本这样的地区,名义上是东华的加盟地区,实际上却是东华的经济殖民地。
所谓的中华联邦,其实是一个复杂的地区联盟,联邦内不同的地区,地位是有差别的。
前中国地区,是东华的核心,这是第一主体,第一等地区。
太平洋对面的北美西华,韦泽皇帝亲自打下的殖民地,并且在后半生亲自坐阵统治,以“亲儿子”的身份被培养,更后来居上以“中华正统自居”,同样也是中华联邦中的第一等地区。
二者是中华联邦的双核心。
二者间虽然有些矛看,但彼此的关系,类似于主世界英格兰和苏格兰间的关系。
西华这个“苏格兰”虽然这十年国力急剧上升,某些方面甚至反东华,但由于底蕴稍差,暂时只能曲居老二的位置。
次一等的地区,就是朝鲜、日本,安南,这三个儒文化区,早期归化加盟,韦泽皇帝征服世界时的走狗打手,当地国民,在中华联邦中属于二等人。
他们因为文化和中华一脉相传,被视为中国的“远房亲戚”而被纳入体系内。
双方的关系,大致相当于一战前爱尔兰和英国的关系,表面上加入了,但内部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分离势力。
至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区,前者是东华的“矿山”和养牛场,地广人稀,全地区人口不足千万,倒是被东华视为本土的海外省来经营。
但是这里也仅仅只是作为最初级的原料来源地,其地位要高于日本朝鲜安南,而略低于本土。
而新西兰,则是隶属于西华,作为西华的海外飞地来经营,情况和其差不多。
越南日本朝鲜这三地,从经济到政治再到军事,都和东华本土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就好象爱尔兰之于英格兰。
底层人员好处没有拿到多少,整个国家却被东华各种吸血——这些加盟中华的所谓“自治区”,能拿到好处的,也不过是上层的那些统治阶级,比如京都六家。
至于普通平民,最大的好处,也就移民和进入中华本土极方便,被视为“优秀韭菜”和“劳动力”的存在。
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这三地的国民人口,这百年来一直在不断下降,损失的人口,往往都是箐华人口。
而第三等级的加盟地区的地位,那就更差了。
东南亚的一大片所谓的独立的岛国,比如菲律宾,比如马来半岛,印尼群岛等地区。
或南亚的印度地区。
表面上一个个独立建国,但实际上全是东华的傀儡国。
东华那位皇帝今天不高兴,这些地区的总统明天就要换人。
至于非洲,西亚的那一片地区,东华正攵府的作法,是韦泽皇帝时期在往这些不同的地区以各种方式移民数十万到百万不等。
建立移民点。
然后以这些中华移民为基础骨干,控制这一大片土地和人口。
对于东华正攵府来说,这些地区是他们的殖民地和吸血库。
而这些地区的华人,则是他们维持统治的工具——但是,也不过是下面的二三四等人而已。
这些地区,除去有钱的西亚石油地区好点,其他地区的情况相当地糟糕。
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被压缩到了最小,民众饱受着“中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各种压迫。
至于那些石油富国,也不过是东华的“加油站”。
顶层富得放屁裤子都冒油,而底层也就是勉强保持在温饱线上。
经济危机期间,油价受到冲击,民心不稳,而东华为了创收则是变着法子在这些国家身上割肉放血,收保护费。
这些国家原始土着,非中华移民,想要移民东华和西华本土相当地困难——不是不行,而是门槛极高。
只有有钱人和有才者能拿到那张“中华绿卡”。
此外另一种想要较轻松移民中华的手段,即长得够漂亮外嫁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