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366小说>清风惊鸿客是褒义还是贬义 > 江畔何人初见月(第1页)

江畔何人初见月(第1页)

大理寺衙门前两株古槐开得正盛,雪白的花串垂挂在枝头,香气随风飘散。

许延年端坐在正堂案前,墨色官袍衬得他面容愈冷峻。

修长的手指握着朱笔,在案卷上圈点批注,眉头微蹙间,显出一丝疲惫。

"大人,该用午膳了。"许义捧着食盒站在廊下,轻声提醒。

许延年头也不抬:"放着吧。"

许义叹了口气,将食盒放在一旁的矮几上。自清晨起,大人已经批阅了十几份案卷,连口水都未沾唇。

正欲退下,忽听衙门外鼓声骤响——咚!咚!咚!

那鼓声沉闷有力,每一声都似敲在人心上。许延年手中朱笔一顿,抬眸望向门外:"何人击鼓?"

衙役匆匆跑入:"回大人,是一对中年夫妇,衣衫褴褛,像是远道而来。"

许延年搁下笔:"带进来。"

不多时,衙役引着一对夫妇走入大堂。那男子约莫四十出头,身形佝偻,粗布衣裳上满是尘土,妇人面容憔悴,间夹着几根枯草。

两人一进大堂便扑通跪下,额头重重磕在青石板上。

"青天大老爷!求您为小民做主啊!"男子声音嘶哑,带着浓重的河北道口音。

许延年示意许义:"取些水和干粮来。"待许义领命而去,他看向堂下二人,"起来说话。你二人姓甚名谁,从何处来?"

男子颤巍巍直起身,却仍跪着:"小民周凯,这是贱内王氏,从河北道涿州来。"他双手颤抖着从怀中掏出一个布包,层层打开,露出一封泛黄的状纸,"小民是为儿子申冤来的"

许延年接过状纸,只见上面字迹工整,却有几处被水渍晕染,似是泪痕。他展开细读,眉头渐渐锁紧:"周子意?"

听到这个名字,王氏突然放声痛哭,瘦弱的身子蜷缩成一团。

周凯连忙扶住妻子,自己也是泪流满面:"那是小民的独子,今年才十三岁,在县学读书时,被被三个同窗害死了"

许义端着水和胡饼回来,见状连忙递给夫妇二人。

周凯双手接过水碗,却先递给妻子,自己只用袖子擦了擦脸上的泪:"多谢官爷。"

许延年将状纸放在案上:"详细说来。"

周凯深吸一口气,声音颤抖:"子意自幼聪慧,今年刚满十三,在县学读书。那日那日"

他说到此处,声音哽咽,粗糙的手掌捂住眼睛,半晌才继续,"那日放学后,有人看见他被张县尉的儿子张彪、李员外家的李晟,还有还有县令的外甥赵德,三人叫去了后山"

王氏抓住丈夫的胳膊,指甲几乎掐进肉里:"他们他们把子意推下了悬崖!"

许延年眸色一沉:"可有证据?"

周凯从怀中又取出一个小布包,颤抖着打开:"这是在子意子意身上找到的。"布包里是一块玉佩的碎片,上面依稀可见半个"赵"字。

许延年接过碎片,指腹轻轻摩挲过断裂的边缘:"为何不在当地衙门告状?"

"告了!"周凯激动起来,额头青筋暴起,"县令说子意是失足坠崖,不予立案。小民去州府告状,却被衙役打了出来"

他掀起衣袖,露出手臂上狰狞的疤痕,"这是他们用烧红的铁烙的!"

王氏哭得几乎背过气去:"子意子意才十三啊他常说将来要考取功名,光宗耀祖"

许延年沉默片刻,轻声问道:"你二人如何到的长安?"

周凯抹了把脸:"走了三个月一路乞讨"他声音低下去,"路上贱内病了两场,差点差点就"

话音刚落,王氏剧烈咳嗽起来,一口鲜血喷在衣襟上。周凯慌忙抱住妻子,手足无措:"娘子!"

许延年立刻起身:"许义,去请大夫!"

"不不用"王氏虚弱地摇头,苍白的脸上浮现不正常的潮红,"民妇民妇撑得住只求大人为子意申冤"

许延年看着眼前这对夫妇,忽然想起父亲曾说过的话——"为官者,当以民为本"。他走下堂来,亲自扶起王氏:"本官会彻查此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