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灵在原地蹲下,捡起一根小木棍就地画起了地图,对于沈灵而言,大魏的山河皆在心中,那些年跟在师父身边行军打仗,很多东西都已经牢牢记在了脑海里。
“咱们此时所在是灵河渡口,以这条灵河为界,隔断了我大魏南北,这也是和蜀国交战多年,蜀军却一次都没有打到过都城之下的关键原因,这道天然的防护屏障,本是我大魏的命脉,但如今却是成了隐患。”
在灵河以南的兵力,除了守卫都城的禁军,那就只有守备营的十五万兵马,守备营顾名思义也就是守护和备战,可如今守备营却成了叛乱的源头。
而灵河以南,唯一能和守备营周旋的兵马就只有此时已经被沈灵掌握的骁骑营。
沈灵知道,三万骑兵精锐若是在平原之上,就算屠杀十五万守备营也能做到,但守备营的目的是攻城,如果骑兵靠近,他们只要用远程杀伤器械攻击,并保证不犯糊涂追击骑兵,那就算这三万铁骑也没办法对付守备营。
所以只能想办法让聂怀远不能不和自己打。
沈灵随手一指,“我们现在这个地方往东还有一个渡口,叫寻风渡,这个地方连接九灵山要塞,守备营的补给只可能从九灵山运过去,所以我需要一个人带着五千精骑去袭扰粮道,不要让任何粮草运向都城方向。”
蒋寒神情凝重,“沈老大,可如果是给城中军民的粮草呢?”
“你觉得运得过去吗?放心吧,国库的粮草至少能让城中禁军吃上一年,而百姓家中,还有市面上的粮草,最少也能支撑三个月,京都这么多达官贵人,不会不管百姓死活。”
“可是百姓人口众多,可不是军粮能够救济的。”
沈灵摇了摇头,“其实以我的估计,城中的兵力,就算粮草充足,也最多只能支撑三月,所以咱们要在三个月之内结束这场战斗,不管用怎样的手段,废话少说,寻风度一线的粮道,你们谁去?”
蒋寒主动请缨道:“沈老大,交给我吧,这可是个美差,至少不会饿肚子。”
不得不说蒋寒脑子好使用,沈灵带走这三万骁骑营兵马,都是轻骑上阵,能携带的粮草本就不多,而今大魏内部混乱,能补给的地方尚且无法确定,都只能临时再想办法。
当然,身后薛平川率领的三军营倒是粮草充足,薛平川倒是不至于让自己的亲兵挨饿,但这种时候的粮草押送可不见得就容易。
而且这是大魏的国境,若是要在各地征粮也没那么容易,毕竟都是本国子民,有些手段是不能用在他们身上。
所以蒋寒一眼就看到了问题的关键,那就是粮草。
当然了,截断粮道不是说不让粮草押运而过,说直白一些就是抢,强行扣下。
这种事情,交给蒋寒沈灵也能放心,思索片刻之后,沈灵给了蒋寒一万兵马,让他立刻就出发,去寻风渡的粮道一带巡视。
之所以临时多给了蒋寒五千骑,也是为了自己率领的兵马能够有个保障,以蒋寒的手段和性格,手上有了粮食之后必定会押送一些前来驰援自己。
这些话都不用多说,沈灵和蒋寒对视一眼,互相就明白了对方的心思。
蒋寒立刻领着人马出发。
沈灵也不闲着继续说道:“老韩,看地图,如果我是聂怀远,想要以最快的速度拿下灵安城,就只能从西门和北门进宫,因为另外两门只会绕路,而且聂怀远和家父同朝为将这么多年,也是互相了解,他必定不会去另外两门是否防卫松懈,因为家父就是一个极为稳定的人,就算那两个城门的防卫不如西门和北门,却也不会差太多,所以咱们分散兵力,我们一人带一万人,分别对两个城门外的敌军游击。”
“沈灵,领兵作战这种事儿我不是很懂,不过你既然给我安排了参将,那我多听人家的意见就不会有错吧?”其实韩青云并没有他自己想得这么不堪,他只是担心把沈灵的事情搞砸。
毕竟这可是大魏的危急存亡关头,自己一个外人能得到沈灵这么信任,韩青云也只能收起了以前的性子,生怕出错。
不过沈灵倒是一点也不担心,如蒋寒和韩青云这二人。
他已经很是了解,蒋寒虽然没什么领兵经验,但他心思细腻,城府极深,更重要的是他不会让自己吃亏,只要他不吃亏,那带走的兵马也自然不会在敌人手里吃亏。
至于韩青云,此人是江湖游侠,他懂得真正的仁义,所以更是会善待自己的士兵,而且特地指派了参将跟着他,只要韩青云不胡来,就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沈灵接着说道:“你只要记着一点,等到了地方之后,在敌军所在的十里开外,选择一个汇集点,然后将人马分成两百人一个小队,不用管他们,这些都是大魏的精兵,他们知道游骑作战该怎么大,只要给他们限定时间,必须在多久回到集结地,然后立刻转移,另外找地方继续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