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清平乐(49)
赵祯的这个决定如若立即变为圣旨传遍朝野,自然会引起一番大动荡,想也知道那些言官会说些什么。
所以夫妻二人并不曾立即表明这个意思。
十年弹指过……
经英国公介绍的顾廷烨在边关了有了战果,从无胜绩的宋军竟在和金对战的时候,赢了。
顾廷烨身上自然是恩赏不断。
便是连齐衡和盛长柏如今在朝堂上,也有了不轻的分量。
小郑将军和柔嘉郡主赶赴边关,与顾廷烨分守两地。
蠢蠢欲动的外族进犯的妄念得到遏制。
这十年间,福康公主才名远播,还在官家的安排下拜了当世鸿儒为师。
公主年幼,却频频在民间传出贤德之名。
除开小儿天资,人们显然也看得到这背后的深意。
对于官家的意思,有心人暗地里便也都有了猜测。
决定颁发圣旨的前一天晚上,赵祯和楚楚沉吟许久,才一同在那明黄圣旨上落下各自的印信。
“今日之后,咱们可是要饱受天下人口诛笔伐了。”
楚楚捏着一支玉笔,绕着指尖转了两圈,这才慢条斯理道。
赵祯将玉笔抽出,转而握住她的手道:“那又如何,这天下是朕的,不是他们的。”
立福康公主为皇太女的旨意一经传出,便在朝中掀起了轩然大波,上奏的折子能生生将天家那对至高夫妻给淹没了。
宰相一大把年纪被气得胡子颤微微。
“官家,娘娘,原本二圣临朝就已然是罔顾祖宗礼法了,如今又要立公主为皇太女,这如何使得!”
这一声之后,像是打开了什么封印,原本被皇威震慑的朝臣们都相继开口。
“是啊,女子称帝,岂非牝鸡司晨?”
……
种种言论让人烦不胜烦,赵祯沉着脸坐在上方,只是问了一句。
“那依照诸位卿家的意思,朕既无子,唯有微柔一女,皇位不交给她,要交给何人?”
堂下的朝臣倏尔一静,无人敢答这话。
官家盛年,然则宫中早在皇后还未曾入宫的时候便传出了流言,官家于子嗣一途上有碍。
当初也是因为这个,官家久久不纳后妃。
楚楚作为皇后进宫的时候,那是叫满朝的臣工都惊讶欢喜的。
他们一同忽略了官家君夺臣妻的事实,只叹息着上天庇佑。
能生下微柔公主已然是侥天之幸,让他们如何能说出再生一个皇子的话。
这不是为难官家吗?
过继……那就更说不出口了,官家正值盛年,让人家过继子嗣,简直其心可诛!
再则,他们不同意,好似关系也不大。
盛家那位如今的文官清流之首第一个站出来,直言官家的江山爱交给谁就交给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