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她要定制一批包装盒,将那些果脯全都分装起来,包装纸上必须写上某某县某某乡特产。
还有,铺子对面就是县学,那些县学学子们也不全是县城人,他们大多来自各乡镇,有的甚至是外县人。
他们回乡时,必定会带点儿本地特产回去给家人尝尝。
所以包装盒再写上鲤鱼跃龙门,金榜题名,蟾宫折桂,五子登科等吉祥字样。
姜泉撇撇嘴,叹口气:“好吧,都听你的。”
小堂妹说的不错,勾栏瓦舍那边确实有不少地痞,他就亲眼瞧见他们对一个小贩敲诈勒索,还把人的鼻子都打出血。
傍晚,姜家人从棉花地背着大筐棉花回来,围坐一起吃饭。
二妮悄悄告诉樱宝:“楚楚要嫁给张猛师父啦。”
樱宝眨眨眼,一点都不意外。
二妮又道:“楚楚他爹先是不同意,后来张猛师父给了他三十两聘礼,他就同意了。”
“那楚楚啥时候成亲?”樱宝问。
二妮喝口粥:“好像定在腊月份。楚楚说帮咱家收完棉花就回家待嫁。”
樱宝环视一圈:“那她现在人呢?”
不是帮自家收棉花吗,怎么没来吃饭?
二妮嘿嘿一笑,低声道:“她说要去给张猛师父做饭。可我瞧见张猛师父已经把饭菜做好了,专等她回去吃呢。”
樱宝低头扒饭,心里却寻思。
自己脑海那个话本剧情里,张猛与徐坤似乎都做了官,但张猛的妻子却不是楚楚。
这又是怎么回事?
:太贵
重阳节后,东陈村村民全部在家里剥棉籽,其中包括姜家。
樱宝想了一个晚上,将书中剧情理了理,发现其重点讲述女主的事,对边沿人物描写不多。
就连自己这个工具人的父母弟弟都没提一句,更别说楚楚与其他人了。
不过,书里却叙述了一段棉农轧花纺织的过程,说他们用一种赶车轧花机给籽棉去籽,速度很快,比人工一个个揪捡快多了。
说是在桌上固定一个书架,架上部横安一木轴,一铁轴。
铁轴在上,木轴在下。木轴右边装有曲柄。铁轴左边安装一飞轮十字形木架。
操作时二轴相轧,左手将籽棉添入轴间,棉花被带出车前,棉籽则落于车后。
樱宝拿一根炭笔,在纸上将这轧花机的形状画了出来,某些细节大概就那意思,估计还要木匠多多琢磨。
“爹,咱们用这个将棉籽轧出来,应该比手捡的快。”她将图画交给老爹。
家里的棉花实在太多,取棉籽就是个大工程,她们一家老小全上阵,不花一两个月都完不成。
姜三郎接过闺女递来的图画仔细看了看,点点头:“我这就叫王柯做一个试试,如果行,咱们就多做几个用。”
如今他是村正,村里的大事小事都得管,轧棉也算大事一桩。
因为孙里正一个劲催促他,让他抓紧将棉籽都整理出来,一部分自己乡民留种,另一部分卖给县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