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的,有吹鼓手朝这边而来,后头还跟着一台四人花轿。
领头的,是新郎官张少冬,以及一男一女两个媒人。
花轿后头是彩礼,一人挑一个担子,一共十几担。
“来啦来啦!花轿来啦!”二妮朝大伯家叫道。
姜大伯听到,立刻让两个儿子出去迎接。
村里很多孩子也尾随着新郎官,好奇地打量。
有那脸皮厚的妇人,则拦着马头讨要喜糖。
张少冬温和笑着,让媒人给糖。
媒人抱着一个小竹篓,揭开红布抓一把喜糖与铜钱,洒向路边。
众人欢快争抢,张少冬则赶紧领着花轿往前走。
到了姜家门口,媒人取出鞭炮点燃。
在噼噼啪啪的烟火里,张少冬下马,朝站在门口的两位舅子拱手。
姜成领着妹夫进屋,在席位上坐下,顺便给他介绍家里的亲戚。
姜泉让彩礼抬进一间屋内,两家媒人在此清点礼单与彩礼。
院子内,知客安排抬轿的与挑彩礼的人坐席,还让几个村里孩子去看守大门口的花轿与马匹。
一时间,姜大伯家院子内人声鼎沸,坐席的坐席,没坐上的,则坐在一旁等候下一轮。
李稻与李禾几个小子负责上菜,每端一趟,都要高喊:“油渍来啦!”示意大家小心,别碰到烫伤。
屋内,大妮已经上好妆,便不能吃喝,端端正正坐在铺着新被褥的炕上。
她娘周氏陪她坐着,跟她讲去婆家后注意的事。
告诉她要孝敬公婆,尊敬长辈,友爱叔伯姑子。
再就是,跟丈夫相亲相爱,不可耍脾气闹性子。
大妮点头。
周氏转过头,悄悄抹把眼泪,假装查看张家送来的首饰与衣裳。
出嫁这天,娘家的所有衣裳鞋袜都不许上身,大妮穿戴的,必须是张家送来的新服。
给闺女插上两根银簪,又给她套上一对金镯子,脖子上再戴上银锁。
望着镜子里的闺女,周氏还是流下眼泪。
从此后,闺女便是别人家的人了,再回来,便已是客。
大妮见娘流泪,也忍不住哭了。
大姑母姜云娘与春娘见状,赶紧劝说,再给大妮补妆。
外头,新郎那边酒足饭饱,媒人又去点燃一挂鞭炮,催促新人上花轿。
闺房内的人听到,纷纷给大妮添妆压箱。
春娘送了一对厚重的银镯子,燕茹也一样。
周氏的嫂子与弟媳也各送了银钗环。
奶奶姜刘氏给孙女包了一个红包,里头是二十两的银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