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都好几年没见着两个弟弟了,特别是姜杰,自从跟随吴老先生去了建康,再没回家过一次。
姜杰曾寄信回来,说他被皇帝留在国子监读书,没考上进士之前,不许回乡。
还说吴老先生已经在京城任职,也回不来了。
如今江山一统,大周皇帝再次开恩科,广纳贤才,不论出生,只要是有才华的有志之士,皇帝都会亲自考察,如果没有劣迹、品德无亏,都会给予相应的职务。
“娘,小杰寄来包袱,还寄了信。”樱宝将信件读给春娘听,末了问:“咱们要不要去京城?”
春娘拿过信件仔细瞅了瞅,可惜她一个不认得。
叹口气道:“回头等你爹回来,咱们问问他去不去。”
自从丈夫当了县尉,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有时候出城巡视,一两天都不回来。
樱宝:“爹肯定去不成,到时候咱俩去。”
老爹可忙了,经常不归家,而且他现在是有品级的武官,不可能随随便便放下职务去京城,万一被上司贬摘,那才给弟弟丢脸呢。
:不归路
春娘:“那也行。唉,你爹也不知啥时候回来,咱娘俩不如先准备一下。”
“好啊,我还要出去买点儿药材带上。”如今是盛夏,防暑防蚊虫的草药必须多带。
娘儿俩开始准备带去京城的物件。
给儿子做的衣裳鞋袜都要带上,还有当地的特产也要带一些。
虽然这些东西都可以放在樱宝洞府里,但放在外头掩人耳目的箱子与背篓一个都不能少。
母女两忙活了一整天,终于收拾妥当。
晚上,姜三郎破天荒早回家,还带回来一个消息,东陈村种植的菌耳,被负责宫廷采购的人列为贡品。
也就是说,以后东陈村的金耳不能自己出售了,必须先交由县衙挑选,剩下的才能卖给商贾。
“这,他们给多少钱一斤?”樱宝忍不住问。
姜三郎:“今儿大令特意将我叫过去说了此事,还说县衙会按照十两一斤收购。”
樱宝蹙眉。
一斤十两,这对于村民们来说,肯定划算。
但自家的特产铺子就损失大了。
“爹,大令没说雪耳吗?”樱宝问。
姜三郎摇头:“只提了金耳,他说本县若有一种贡品,对整个县都大有裨益。”
樱宝:“既然如此,咱家以后多种雪耳。”
贡品就留给村民们做吧,自家以后主打雪耳。
而且雪耳的味道比金耳好多了,可当冬令补品食用。
小丫头端来热水,姜三郎洗了手脸,坐下吃饭,一眼瞧见放在屋子里的几个箱子,不由问:“这是要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