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这一寓意带来的强烈心理暗示,让我感到了极大的不安。
所以我看着一地的画作,越看越觉得毛骨悚然,赶忙是将它们匆匆的收回了纸箱里。
因为这一令人不安的发现,我对于一楼的仓库瞬间失去了探索的兴致,赶忙是绕过货架,上了二楼的楼梯。
仓库的占地面积不小,所以拐上二楼后我也没能一眼瞅见王宇迪这个皮猴的身影。
放眼看过去,只见这一层里也是码放着大大小小的货箱。同样没有任何标识,只是在货架上有着一排排的标号。
我围着货架兜了一圈,感觉二层的箱子相对一层要小上几圈。
正所谓一回生二回熟,有了一楼的经历,在拆箱搞破坏方面我已然变的心安理得。
见四周没人,我便轻车熟路的从架子上搬了个纸箱下来,三下五除二就拆开了胶带。
我挑选的这个箱子很轻,纸板掀开后就见里面竟然躺着一个黑皮的钱包。
钱包并不是新品,也没有任何的包装袋,就这么孤零零的躺在箱底。
我将它拿了出来,感觉多少有点儿分量,打开一看竟然夹了厚厚的一层钞票。
拿出来数了一下,发现竟然是百元的美元钞,而且足足有二十多张。如果换算过来,已经有千数块了。
匡择已经土豪到换钱包连钱都不屑于掏出来的程度了吗?
我大为震惊,但同时我注意到钱包的卡槽里还插着几张卡。我抽了一张出来,看印字写的是中文简体的“万邦国家联合银行”。
万邦与我国比邻,华侨众多,几乎能挤占半座城市。所以中文作为这里的第二官方语言,出镜率比他们的母语万邦语还要高。
因此,在这里我基本感觉不到异国他乡的氛围,所见到的东西大多数都使用了中文标注,只有少数是当地的语言。所以哪怕是银行的制式卡片,也是以中文为主体。
和我国的银行卡相类似,这边的卡片也有实名制的要求,所以在卡的背面有着持有人的签名。
我辨别了一下,发现这张卡上写的竟然不是匡择的名字,而是用连笔写成的“胡俊”两个大字。
胡俊是谁?
这个名字我毫无印象,不要说在梦里没遇到过,哪怕是在周龙的档案里我都没看到过姓胡的人。
我感觉一头雾水,又赶忙把钱包里其他的卡片也抽了出来。可是无一例外,所有的卡只要是记名的,背面一定都有胡俊的签名。
而在钱包的夹层内,我还翻出了一张身份证件,上面印着一个青年男人的照片,微胖,但五官还算端正。旁边写的是出生年月和户籍信息,地址栏我看太不懂,但应该是万邦的某个县城。
为什么匡择的仓库里,会用纸盒封存着属于胡俊的钱包?他们两人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
这样想着我便先将钱包放回了箱底,转而又抽取了相邻的几个箱子,快速拆开了包装用的胶带。
不同于一层仓库里沉甸甸的工艺品,二层这些小纸箱的重量都基本不超过一斤,打开之后也多是一些随身物品。
其中有破烂的雨伞、儿童的玩具手表,甚至还有一盒女人化妆用的粉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