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汉灵帝再度任用了此前平灭黄巾的皇甫嵩,让他去收拾凉州乱局。
又派人去幽州通令,让幽州当地的豪强联合起来平定张纯、张举。
而此时,汉灵帝突然想起了刘焉进宫时的言论,改刺史为州牧,放权给地方官员,让他们来清理大汉的祸乱。
可思前想后,汉灵帝又掐灭了这个心思,周朝分封诸侯导致的春秋、战国之乱还记录在史书之中,州牧之法与封国又有何不同?
起码现在的汉灵帝觉得还没到那个地步,他觉得不妨自己先试一试,若是实在不行,在推行州牧制度也来得及。
而汉灵帝不知道的是,建议推行州牧制度的刘焉已经开始造势了,作为汉室宗亲的他也起了异样的心思。
凭什么你刘宏能以解渎亭侯的爵位继任皇帝,而我就不行呢?
欲望就是滋生一切的源泉,起了心思的刘焉近些时日一直在联络各方人员,包括各地刺史派进洛阳的人,这其中自然就包含了麋芳。
作为徐州刺史专门送进洛阳的人选,麋芳这些日子过得并不好受,进了洛阳,他才发觉自己这个徐州呼风唤雨的人居然什么也不是。
要不是走关荣光的关系前去拜见了一下大将军何进,麋芳甚至都得不到见更多人的机会,即便是进入了那些士族大户的宴席,麋芳也只能坐在最末尾。
看着宴席前列嬉笑怒骂的一众人,麋芳真想撂挑子不干了,他是受过窝囊气,但从来没这么窝囊过。
袁绍的门房前来送请帖时,都是用鼻孔看着自己,这让麋芳深感耻辱,因为他不是士人,所以寸步难行。
今天刘焉的宴席也是如此,高坐在上首的袁术放浪形骸,甚至于开始在舞池中央调戏起了刘焉府中的侍女,这一幕不但没有被笑话,反倒是一帮人在下面鼓掌叫好,说什么袁公路不愧是精于骑射,居然能做各种高难度的动作。
不知道第几杯酒水下肚,麋芳阴沉着脸走出大堂,想要找一个茅房方便一下。
走着走着,麋芳突然被一男子拽住,那男子身穿士人服饰,面容平淡从容,举止之间颇有一番气魄。
麋芳认出了这男子,正是被豫州刺史举荐后入洛阳的荀攸,可惜的是这次举荐没什么效果,这人也没被任用。
麋芳打了个酒嗝,不好意思的拱手问道:“荀世兄可有事?”
荀攸咳嗽一声,颇有些不好意思的反问道:“我听闻徐州刺史孔伷知人善任,却不曾听说他发布招贤令,不知为何?”
麋芳心下了然,这人是想投靠自己的明公,却又没有门路,此番阻拦恐怕是要从自己这里找找门路。
说实话这也正常,荀攸已经三十岁了,在这个时候托大自称老夫都够了,原本有党锢,做不了官也就罢了,可眼下党锢已经解除,却依旧没人重视他,他又怎么会一点想法都没有呢?
麋芳沉吟了片刻,最终跟荀攸说道:“我愿意举荐先生入徐州,可又无法担保先生是否能入明公法眼,不知先生可愿尝试一番?”
麋芳其实心里也拿不准主意,关荣光自从入主徐州以来,从来都是只管兵事、农事,当初收编琅琊国之时也受到了很大阻力,要不是任用的是琅琊本地士族诸葛玄为相,那么关荣光还真不一定能整顿琅琊。
招贤令这事他也确实没干,因为关荣光也有自知之明,他清楚自己的声望还是不够,完全达不到袁绍、袁术那种振臂一呼、士族响应的声望。
荀攸沉默了片刻,最终坚定的点了点头说道:“我有自信,我愿意去一趟徐州,不过还请子方贤弟帮我一下。”
麋芳连忙点头答应道:“这些都是小事,正好我过两日要安排一批人手回徐州,贤兄若是收拾妥当,可以跟随车马一同去徐州,一路上也有个照应。”
荀攸自然应允,两人约定好后日午时在洛阳外郭门会合后便分开了。
麋芳继续去茅房,荀攸却是直接离席,走出了刘焉府邸,显然是去收拾行囊了。
……
徐州城已然陷入了包围之中,只不过刺史府内的关荣光和毛阶并不担忧,即便是城外有着号称十万大军的匪寇。
可他们依旧不可能打破徐州城,这就是两人不担忧的底气。
刺史府大堂内,关荣光阅览着手中的文书,最终冷哼一声后,将其递给了毛阶。
“看看,这就是各方豪强为重的后果,东郡、陈留、许昌三郡兵马居然被黑山军张燕击败,不但又丢了一次仓庭,东郡郡城也被攻破了,张燕走的时候带走了无数粮草、金银,甚至还有十余万百姓!”
毛阶一边看文书,一边听着关荣光的叙述,他无奈的摇头长叹道:“刘岱、张邈这群人做的太差了,怎么能掉以轻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