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元年二月初,关荣光和刘岱已然带领着数万大军兵临伊阙关下。
袁绍那边攻破虎牢关的消息也已经传来,关荣光握着一纸文书正细细阅览,翻看了一遍后,关荣光将文书撂在桌子上,苦笑一声说道:“听闻北边停在孟津关了。”
对坐的荀攸点头回道:“实在是正常不过了,诸侯本就各有心思,即便是联合起来讨伐董卓,大抵还是只能接受成功,不能接受失败罢了。”
“不过也无所谓了,听闻董卓有心想要迁都了?”关荣光又问道。
“不错,据探子传报,董卓早在虎牢关失守时就起了这念头。”说罢,荀攸从怀里掏出了十几封文书,全部递给了关荣光。
关荣光接过后也不打开,只是一一排开放在桌面上,过了半晌才笑道:“董卓扛不住了,洛阳城内到底有多少探子谁也说不准,董卓在洛阳根本打不赢诸侯联军,西进长安才是正途。”
“董卓已失民心,他又没有人望,只要诸侯们能放下芥蒂,齐心协力必定能战胜董卓!”荀攸看的很清楚,但他却没什么法子改变眼下的局面。
毕竟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没人听他又能如何?
关荣光遥望了一眼伊阙关的方向,突然扭头问道:“听闻董卓麾下第一大将李傕屯居在这一带?”
负责兵事的高顺的立刻起身回道:“不错,李傕、郭汜、张济三将都在这一带。”
“凉州系兵马也应该都在此地。”关荣光眯起眼睛思索了一小会儿后说道:“那么说来这伊阙关才是他董卓不容有失的支柱啊。”
“明公的意思是?”荀攸很清醒,反问一句后,他立刻想到了什么,连忙说道:“董卓想要断联军一臂?”
“不错。”关荣光眼底掠过一道寒芒,哼了一声后说道:“诸侯联军兵分两路,就好比是挥出了两个拳头要打人,但诸侯联军终归是在外围,不论是调人还是调粮都比洛阳一方慢!”
“只要李傕、郭汜、张济三人行动迅速,那么大可以先清理了咱们这边再去回援孟津方向。”荀攸接过话说道,但他的脸色却变得苍白了许多。
高顺也反应了过来,立刻拍着大腿站起身吼道:“咱们位于营寨最前方,若是李傕等人出关偷袭,那咱们首当其冲!”
荀攸也探出身体越过桌面,伸出手拉住关荣光说道:“明公,撤兵!凉州兵士少说也有三五万,再加上洛阳城内弓箭、器械颇多,咱们绝对不是对手。”
可关荣光却并没有立刻同意荀攸的说法,反倒是扭头问高顺道:“听闻李傕麾下飞熊军乃是天下强军,不知道陷阵营可堪一战否?”
高顺立刻起身答道:“末将和陷阵营绝不惧怕他们。”
“好!”关荣光颔首,扯开嘴角笑道:“既然他把咱们当成软柿子,那咱们也得给他们点回应,通知士卒枕戈待旦,就在此地击碎他董卓的幻想。”
关荣光不打算退了,他也想明白了,想要夺天子、令诸侯、治天下,那就必须让人怕,今天退了,日后再想着站出来就难了。
打定了主意后,关荣光对荀攸吩咐道:“传信回徐州,命刘备立刻统军西进,务必保证咱们手里的力量够强。”
……
洛阳城内已经出现了割裂的趋势,若不是董卓手里握着洛阳的全部兵力,那么估计他早就死了。
事实上董卓也并不是过的很舒心,原本他以为自己能窃居高位,端坐在朝堂之上当自己的三公,可谁曾想,就是朝堂之上的那些个人,把他董卓蒙骗的晕头转向。
先是放跑了袁绍、袁术、曹操,又是各项政令无法下达,这让董卓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局面。
袁绍、袁术、曹操带来了无数军队,眼下已经击破虎牢关直逼孟津关了。
董卓也不是没想过和平共处,但他放不下手中的权利,而关外的诸侯们都想得到他手中的权力。
更可怕的是,董卓的成功无疑是给天下豪强上了一课,原来政治还能靠拳头来说话,所以天下的豪强都参与了进来,他们不敢奢求成为董卓这样的人物。
但他们希望能够在重化蛋糕的时候多得一点,所以眼下即便是董卓实力更强一些,但天下诸侯却是一点都不慌。
多拖一日,就会出现更多豪强加入诸侯联军,就这么进行下去,终有一日诸侯会强过董卓。
初平元年刚进入二月,董卓立刻就在朝堂之上提议迁都,太尉黄琬、司徒杨彪站出来表示反对,但他们却被免职了。
于此同时,董卓借着这个理由又杀害周毖、伍琼来泄愤,但他不久又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