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荣光已经没有理由拒绝杨彪了,所以他只能赞同让十六岁的杨修走一趟弘农城。
杨修也是一个胆子很大的年轻人,在得到任命后,二话不说换了身衣服就往弘农城赶。
而为了给杨修一个充足的时间,关荣光还特地下令让前军杨奉慢些进发。
就在杨彪离去之后,汉献帝又派小黄门找上了关荣光。
“大将军,陛下希望能在洛阳祭奠一下先祖,不知大将军可否让大军休息一日?”
这种礼法之事在此时是极为重要的,起码关荣光没理由拒绝,正好杨修一个人上路还需要时间,关荣光自然也点头应允了,不过为了防备宵小偷袭,他还是下令让大军驻扎在洛阳城外。
只有羽林军拱卫着汉献帝一路进了洛阳城,街道两旁喜迎王师的场面倒是没出现,反倒是一群人看到军队入城后,纷纷躲藏了起来。
一时间不光是汉献帝挂不住脸,就连跟着汉献帝进城的一众大人们,也是一个个脸上无光,甚至于有大臣想要安排人去聚众迎天子。
好在刘备及时制止了这种情况,穷苦出身的刘备当然清楚何为百姓民生,自然是不愿意这群大臣为非作歹的。
不过刘备的地位终究还是低了些,已经有大臣准备责问他了。
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关荣光长叹一声,对身旁的荀攸、贾诩说道:“满朝大臣也就一个刘备心存百姓。”
荀攸和贾诩都是沉重的点了点头,关荣光也不迟疑,直接吩咐荀攸道:“公达走一遭吧,就说此去许昌路途遥远,还请陛下尽快告藉太庙。”
荀攸立刻领命而去,贾诩沉吟了半晌,最终悠然叹道:“明公居然如此维护刘玄德,实在是大家之风。”
关荣光苦笑着摇头说道:“哪有什么大家风范,无非是我不想看到为民之人备受诘难。”
其实关荣光心里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他觉得汉末如此混乱,多一个为民之人好好活着也是极好的。
眼下战乱频繁,关荣光没那个信心一直活到重整社稷,眼下所做的一切都是希望能为未来铺路,起码不要等到他突然身死之时,整个天下都找不出几个救国之人。
贾诩听到这个回答后点了点头,复而又建言道:“明公此次东归结束之后,可有什么招募贤才的打算?”
关荣光自然是有这个心思,但现在地方诸侯并起,他并没什么信心招募到多少贤才。
而眼下贾诩既然提议了,那自然是有些见解的,于是关荣光直接问道:“文和可有计谋?不妨直言。”
贾诩回道:“眼下诸侯并起,虽然地方交通之间颇为混乱,但从大体来讲,士人还是可以流动的,明公若是有心纳贤,不妨让陛下下旨,征辟天下英才,聚于许昌听用。”
关荣光摩擦了两下下巴,最终坚定的点了点头答道:“文和此言有理,等天子入许昌后,我会立刻发布招贤令。”
……
刚刚进入并州领地的曹操下令就地驻扎,丝毫没有进入周边郡县的打算。
上党郡内局势混乱,不单是吕布现屯于此地,还有一批黑山黄巾也盘踞在这里,曹操怕进入县城后成为了瓮中之鳖,所以即便是上党郡官员百般邀请,他也是丝毫不为所动。
而大军刚建立城寨,中军大帐内,夏侯惇就大步走了进来。
“主公,营外有一人自称陈宫,说是您的旧识,想要求见。”
曹操眉头一挑,又回忆起了当初刚从洛阳逃出去的经历,想当初若不是误杀吕伯奢一家,这陈宫估计还在自己麾下听用。
可惜一切都是过往云烟,过去之事不可更改,曹操也只能有些感慨。
但面对陈宫来见,他也是没有理由拒绝,所以他立刻吩咐夏侯惇道:“让他来见我吧。”
没多时,陈宫就跟着夏侯惇来到了中军大帐,刚入其中,就见曹操已经备好了酒席,正在等待自己。
曹操看到陈宫后,站起身哈哈一笑说道:“公台,咱们可是许久不见了,快快入席,陪我畅饮几杯。”
陈宫面色冷肃,但还是没拒绝曹操的邀请,整理了一下衣帽,便坐到了曹操身边。
曹操又是斟酒又是夹菜,一时间把礼仪做的很足,只可惜陈宫丝毫不为所动。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曹操再度举杯示意陈宫,然后一口饮尽放下酒杯问道:“公台此来所谓何事啊?”
曹操清楚陈宫不是来投奔自己的,但他却也不知道陈宫来此的目的。
毕竟自从当年分别以后,两人就是分道扬镳了,曹操忙于讨伐董卓,更不可能有机会打探陈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