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队刚进入彭城地界,还没等关荣光感慨一句自己回到了老巢,就有快马将战报送了过来。
荀攸快步走入中军大帐,对着刚起来正洗漱的关荣光说道:“明公,徐晃于前日抵达琅琊郡,第一时间没选择进城,反倒是隔着河道用弓箭击敌。”
关荣光有些诧异的拿起毛巾抹了把脸,迅速的追问道:“结果如何?”
“管亥措手不及,放弃营寨北上三十里。”荀攸答道:“而且徐晃在取胜后,依旧没有选择进入琅琊郡城,反倒是度过河道进入费国境内,与管亥隔着三十里对峙。”
关荣光哈哈一笑,不住的摇头说道:“徐公明还真是疯啊,居然凭借麾下五千兵马,就想着独自拦截管亥麾下数万黄巾,他可真是出乎意料。”
荀攸脸上有些难看,很是不满的对关荣光建言道:“还请明公下发旨意斥责徐晃,让他回到琅琊郡城驻防。”
“不行。”关荣光拒绝了荀攸的提议,他深吸一口气答道:“军争之事,最重要的就是一股士气,徐晃打开了这股士气,咱们怎么能随意把他泄掉呢?”
“可是一旦张燕所部抵达泰山郡,那徐晃就危险了。”
关荣光砸吧了一下嘴,荀攸的话他自然明白,但他这个人也很轴,就是不想退后一步,进泰山郡作战,那叫御敌于徐州之外,可若是在琅琊郡作战,那就是本土作战了,两者的叫法和实际意义完全不同。
之前关荣光计划着等自己到琅琊郡在着手进军,但现在徐晃先出手了,那他也算是省了些事,于是他立刻对身旁的荀攸吩咐道:“让张济、张绣领兵先行,取道鲁地,一路直入泰山郡,与徐晃形成犄角之势,防备泰山黄巾。”
“喏。”荀攸拱了拱手,就要下去传达军令,却被关荣光再度叫住。
“咱们也动一动吧,张济、张绣出发后,咱们也开拔,一路直奔琅琊,我估摸着张燕恐怕快忍不住了。”
“喏。”
安排了行军事宜,关荣光也走出中军大帐,他眺望西方,想要穷极目力看看,眼下诸侯格局已成,他想要战胜袁绍还需要曹操那边出力。
只可惜此时道路难通,再加上距离过远,他好久都没收到曹操传递回来的消息了。
……
又是两日过去,关荣光终于率领大军抵达琅琊郡城,而张济也领兵进入了泰山郡,原本他行进速度还是要快一点的,但为了防备泰山匪首臧霸,张济特地放慢了行军速度。
出乎意料的是,臧霸并没有选择站队,他既没有加入雄霸泰山郡的管亥,也没有派人联络张济,仿佛是消失在了荒野中,不给任何人找到他的机会。
伴随着张济领兵进入泰山郡,管亥也收到了消息,他再度北上二十里,依旧是选择不主动出击,至于他本人则是带着一队亲卫继续北上,去与张燕会和,一同会见刚进入此地的淳于琼和许攸。
北平会盟此时已经结束了,袁绍劝服了刘虞继续驻守幽州北部,与盘踞辽东的公孙度一起防备乌桓。
而解决了后顾之忧的袁绍直接率军南下,他没有派人去联络高干,因为他打心眼里没把曹操放在心上,他相信高干麾下的人马就足以抵挡曹操。
也正是因为北平会盟的成功,淳于琼和许攸才选择南下入泰山郡,并且派出探骑找到张燕、管亥,既表明了礼遇,也希望能与二人联手,一起图谋徐州。
至于兖州之地,毕竟汉献帝在那里,袁绍还没有足够的名望去推翻汉庭,自然不会奔着兖州使劲。
泰山郡北部靠近济南郡的山脚下,张燕领兵率先赶到了这里,此时淳于琼已经带兵驻扎在此地,两军对垒中间,许攸还特地搭了个亭子,专门用来做商谈之用。
没多时,管亥领兵赶到这里,张燕出营与其会和,两人一同往营外进发,率先进入了亭子中,而淳于琼也和许攸出营,一路奔着亭子而来。
双方见面后,淳于琼、张燕都是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显然在之前的交手中,两人也算是结下了仇怨。
倒是管亥和许攸互相吹捧了一番,气氛稍显平和,待到众人坐定。
许攸率先开口道:“我主冀州牧袁绍已经上表朝廷,愿意封二位为青州牧、徐州牧,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张燕哼了一声说道:“青州已经在我手中,何须袁本初上表进封?”
“非也!”许攸淡然一笑,一副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神情说道:“青州沿海一带还在公孙度手中吧?而且地方郡守都是汉庭管制,张将军难道能保证他们没有异心?”
张燕冷哼一声,没有出言反驳许攸的话,因为事实上正是如此,起码北海一带还在孔融掌握之中,张燕还没来得及处理这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