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除去官员、吏员、京营士兵及其家属,金陵的普通百姓大约有六十万左右。
在这六十万人中,张宁的宝钞提举司直接雇佣了近十万人,组成了浩浩荡荡的建筑队伍,投身于新金陵的建设热潮。
除了这支庞大的施工队伍,
金陵周边的砖窑和木材厂,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这些新兴的产业又带动了煤矿的大量开采。
大运河上,船只络绎不绝。
呈现出了一派繁忙景象。
如此繁荣的场面,可谓是历史罕见。
朱元璋在城外巡视一圈后,目睹运河上的盛况,也忍不住赞叹道:“这小子,到底印了多少宝钞?”
蒋瓛站在朱元璋面前,恭敬地回道:“陛下,臣也略有耳闻。”
朱元璋叹息道:“说给咱听听。”
蒋瓛轻声说道:“尽管朝中官员对张大人多有怨言。”
“但是,陛下,您可知道百姓的反应。。。。。。”
一提到百姓。
朱元璋的眉头立刻紧蹙起来。
“百姓有何不满?”
“他们是否对张宁有所非议?”
他始终都将百姓的福祉,放在心头的重中之重。
蒋瓛摇了摇头,回道:“并非如此,城里的百姓已经无暇顾及张大人的是非了。”
“他们很多人拿到丰厚补偿金后,就瞄准了金陵城重建产生的商机,有的北上采购煤炭,有的在当地造船,有的开设砖窑。”
“要是如此下去!”
“臣估计光是应天府一年产的砖石,就可能超过我大明前几年的总产量。”
朱元璋的眉头紧锁,低声喃喃道:“这就是百官悲,百姓笑。。。。。。”
“好啊!”
“百官悲,总比百姓悲好!”
说到这里。
他心中不禁的想道:“难道张宁这家伙,真的没有乱来?”
“一直在布局着什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
金陵城虽然弄得一片混乱。
但一切似乎还在他可控的范围内。
“对了,张宁把金陵搞得天翻地覆,总不会就此撒手不管吧?”
“他接下来有什么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