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处罚就可以,而法院判决认定肖传国等人为寻衅滋
事罪并处以拘役,于法无据。
“方玄昌、方舟子遇袭案”法院的判决不仅使原告、被
告双方对结果产生质疑,同样理论界人士也对该案表
了自己的见解。寻衅滋事罪作为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一章中的一个罪名,其在现实中经常生,加之其与涉黑
涉恶等团伙犯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造成了寻衅滋事
罪从立法到司法实践出现了许多疑难问题。
二、寻衅滋事罪司法困境的表征:客观归罪化趋势
寻衅滋事罪的司法认定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
题,笔者认为这是由寻衅滋事罪的自身立法特点决定的。
寻衅滋事罪的诸多争议集中表现在司法认定上呈现处一
种客观归罪化趋势,正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刑法研究室主
任刘仁文认为“问题的根子出在刑事司法制度的‘
唯后果
论’上
我国《刑法》第条对寻衅滋事罪作出了如下规
定:“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
恶劣的;二追逐、拦截、辱骂他人,情节恶劣的;三强
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我们现,法条的规定呈现出如下的特点:寻衅滋事罪的
行为方式与我国《刑法典》中规定的其他很多罪名,例如
故意伤害罪、侮辱罪、抢劫罪、敲诈勒索罪、聚众斗殴罪、
故意毁坏财物罪、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等罪的行为方式
具有重合性。这就不可避免的造成寻衅滋事罪在司法认
定上与近似罪名相区分的问题。行为方式具有重合性,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从寻衅滋事罪法律规定的情节或者危
害程度来入手,尝试区分寻衅滋事罪与近似罪名呢?尝试依旧是落空的,因为在现有的规定中,以及与之相关的
司法解释《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传染病疫情等灾
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关于审
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第
条第项;《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
干问题的解释》第条、第条,并没有给予明确的回应,
因此,我们对什么是“情节恶劣”、“情节严重”仍然缺乏现
实中可以把握的标准。
既然我们从客观方面很难做到对寻衅滋事罪行为方
式、情节的准确把握,我们是否可以按照“主客观相统一
原则”的要求,从主观方面找到寻衅滋事罪具有特点的构
成因素呢?从现有的寻衅滋事罪所谓的“流氓动机与目
的”
,成为了我们所说的寻衅滋事罪认定中一个看似有效
的方式。
喜欢我的天涯和梦里,你都在请大家收藏:dududu我的天涯和梦里,你都在小说网更新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