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也不差一口吃的,狗能帮着看鸭子和鹅,又能抓兔子和看家。
喂得好,长得也壮,扔个骨头,狗能高兴很长时间。
下次去城里,买猪肉回来吃,要大骨头当搭头,回来给它们过年。”
黄里长看着那群狗,说买骨头的时候,满脸笑容。
马徽与钱杜史同时点头,对,买大骨头,有钱了,确实有钱了。
……
比起石臼湖的两个百货商店的掌柜,其他地方的人就累了。
去太平府的学子,中午到的,见过了知府等人,各奔东西,有留在当涂县的算吃香了。
别的地方远的,有衙役一直送,估计得半夜能到,好在天热,不怕蚊子的话,睡在外面也没什么。
如果有个山神庙、土地庙啥的,那就更好了。
而前往宁国府的学子们刚到,二百零八人,他们坐一天船,有人中途还要上岸方便一下。
不过到了这里就算到家了,李知县让人把他们带到衙门中休息,给他们安排了小菜,饭和汤不用。
学子们带着水囊里面有汤,然后还有肉夹馍,他们坐下后,就着汤吃肉夹馍。
“今天晚上在这住,有蚊帐,睡不着的话,可以起来喝酒,明天用车给诸位送到地方。”
李知县本想给学子们接风洗尘,不过看到他们的样子,估计是不会答应了,急着去干活。
那他只能安排到这个程度,以后有什么情况再帮忙。
第317章最后一站方到家
没有月亮的夜,在星星移动中过去,朝阳升起。
李知县又带人送来早饭:“突然换个地方,也不知道你们习惯与否,不敢做其他的东西,就是馄饨。”
众学子纷纷道谢,发现李知县也懂吃,自己劳累一天,晚上确实没睡好,热呀!
宣城更往南,比南京热,又没有蚊香,住蚊帐里面,又闷又热。
早上起来没食欲,不过看到馄饨,感觉能吃下去,馄饨有汤。
加上爽口的黄瓜咸菜、很咸的蒜茄子、腊八蒜,吃两口,食欲又有了。
“不管遇到什么情况,诸位记住一点就好,宁国府站在下丘村一边,宣城县的更不用说,今天到宣城县的人,咱陪你‘上任’。”
等着学子们吃完饭,李知县带他们去府衙登记的时候为大家透露信息。
学子们感受到了强烈的主场优势,一个个高兴地登记。
他们是秀才,从南京出来到地方,地方必须记录,有事情时,需要调用他们。
所有手续办理好,一辆辆马车过来,载着学子分道扬镳。
李知县、郑主簿、关县丞、王典史带着一大帮衙役护送。
他们最轻松,宣城县二十二个村子,那叫一个安稳啊!
百姓忙着赚钱,没有工夫搞事情,村里不听话的早给打听话了。
眼下正找竹荪、蘑菇、草药、竹鼠,对,各村已经准备养竹鼠,自己找一部分,缺的管下丘村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