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县的官员,带领宣城县百姓增加收入是以前的三倍。
别的县的官员,维持百姓原来的收入不变。
这对于宣城县的官员就不公平了,他们付出了更多。
升官是一种激励,增加一次性奖励,亦是种激励,可并举。”
里长强调人的积极性问题,与百姓一样,要个公平。
我多做了,而且做得好,就应该多获得,否则没有动力了,混日子。
朱元璋看看在那边玩耍着都不吃饭的孩子:“前两年朝廷没钱,想多给也给不了,后来涨了一次。
关键在于怎么知道哪个官员做得好,哪个做得不好,只靠考评,显然有缺漏。
他们当咱不知道呢!以为随便说谁好就是好,咱只是一时没想到办法。”
朱元璋说完,看向里长,意思是高人教过你这个没?
里长点头:“此事容易,如军中一般,如何知晓哪支军队有问题,有单独的人去查,而且不是一人一次。”
“那样做的话,要增加人手,花费又多。”朱元璋感觉人越多俸禄就越多。
“比之百姓所得之利,派人所耗费才几何?但凡查到一个贪官污吏,抄家就能养活很多人了。”
里长从另一个角度分析,抓一个贪官,一下子就赚好多钱。
朱元璋欣喜:“对对,是这么个道理。官员治理,真如行军打仗一般。
打仗要看将领,地方治理要看官员,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上到重臣,下到衙役,皆如是。今天咱才知道,多给一半的钱,应天府两县的衙役居然能做到这等程度。
原来一问三不知,念告示念不了的,如今带着人去便民处,不但能轻松看懂招工内容,还能跟人家谈。
莫非一夜之间,他们就悟了?开窍了?咱咋就不信呢?”
朱元璋说着就开始生气,两个县的衙役以前遇到事情就以不识字的理由躲开。
现在……不存在的,人家不但认识字,还能主动帮着自己的队伍与另一边讲价。
“陛下,以前他们确实不会,后来图书馆开了,他们都在努力学。
俸禄一样的话,他们会得越多,干的活就越多,他们才不愿意呢!
等到了增加一半俸禄的时候,他们必须把本事展露出来,否则就没有钱了。
这样的人其实最好治理,因为他们就想着能够多赚点钱,没有更大的野心。
像有的人,具体做事咱也不晓得做过什么,却身居高位,还不在乎俸禄的,才叫人难以理解。”
里长顺着话题聊,为了自己多赚点钱而努力的吏员和衙役,其实是最没威胁的。
朱元璋听着,想到了个人,于是很自然地说:“胡惟庸最近确实……”
说到这里他猛然一惊,扭头看里长,里长正张着嘴咬憨憨递过来的肉串。
“慢,我,转,咬,哎!嘿嘿嘿嘿!”憨憨笑着教里长怎么吃。
慢一点,咬住肉,然后他转签子,这样肉就松了。
“咱家憨憨就是懂得照顾人,好吃,憨憨你也吃。”里长回应憨憨。
朱元璋:“……”
莫非里长只是那么一说,自己想多了?为什么就想到胡惟庸呢?
里长嚼着肉,咬碎了咽下肚:“说起来太子妃不能总吃清淡的饭菜,盐吃多了影响下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