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坐在桌案前,霍海先讲了注意点:“第一遍抄写的时候,空隙最好留大一点,留一些修改的空间,可能会返工。”
两人连连点头。
霍海:“还有,我这要写的,主要用的是古白。”
两个老师不明白了:“古白?”
霍海点头。
目前为了科学展,霍海直接推广的是白话,彻彻底底的白话。
但是这本,是为了雅俗共赏,以前学雅言的那几万读书人,还有现在学简体字的读书人都能看。
所以白,但不能纯白。
现在学简体字的读书人,学的《儿童六课合订版》也是有《论语》《德道经》《荀子》《庄子》甚至更多百家内容的,所以也能理解白话中穿插雅言古文词汇,只是读起来没那么快。
而以前的学雅言的读书人,也不会觉得过于陌生,无法上手无法读通。
他们要是一开始就看不进去,这不白写了吗。
霍海:“这本书叫做《西游记》又叫西游释厄传。”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住大道生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其实霍海并不能记得全部原文,虽然西游记他小学六年级就看了一遍原文,后来现很多遗漏初中又看了一遍,高中看了各种阴谋论解读,又去看了一遍,成年后为了学写作,又去看了一遍。
但也不是全部能背下,只能记个大概故事。
其中不少精彩的诗句记得倒是清楚。
标题什么的也是几个大概,写个大概没错就行。
霍海念完感叹了起来。
如果没记错的话,脱胎于杂记,而杂记、怪异志、杂史杂传类志怪,一类的东西,的始祖,就是《汉武故事》。
霍海记得《汉武故事》应该是成书于王莽时代之前的,写的是武帝的故事。
就是那本书里写到了蟠桃园什么的,写到了东方朔偷蟠桃,写到了西王母天庭等概念。
从此以后,神魔志怪就成了中国独有的特色。
这种通俗的书籍,传播很广,也为后来神话系统的产生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
因为这本始祖书籍就是历史类,所以也让后来历史类一直是中国古代的主流,一直到《西游记》的出现。
而且就算是西游记已经非常偏离历史主题了,比水浒传还要偏,但也依旧定在了贞观年间。
霍海也只能感叹了,霍海可没办法也没本事把中间的那些都写出来,只能直接写《西游记》了。
不过,直接把该有的都给补齐了。
正感叹着呢,就看到两个老师抓耳挠腮。
霍海震怒!
西游记还没开始写呢,你俩就开始耍猴戏是吧?!
霍海起身去看,才现两人写的很纠结。
很多词汇不知道是什么,不知道怎么写。
霍海捏着下巴思索了起来,然后才恍然大悟。
就好像现代人认识简体字,不用学习也能大概认识繁体字。
但认识是认识,让现代人直接写繁体字,就写不出来。
而两个老师,是读得懂雅言,但是写不来雅言。
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也学了一点雅言的精华,加上语境上下文理解,能读懂古白,但完全不会写。
这就跟霍海自己小学六年级时,读了一遍西游记,很多段落句子读不通,然后跳过读了个大概一样。
“这……”
口述失败?
此时,刘细君走了过来,现两人在写东西,看向霍海,兴奋:“你要写新文章?”
“不是文章。”霍海:“是,很长的那种。”
刘细君:“所以……为什么是他们在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