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能让所有人都心甘情愿接受吗?
霍海:“陛下,房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刘彻:“遮风挡雨,保护主人的安全。”
霍海:“那是乡下的房子,是偏远地区的房子,长安的房子最重要的是什么?”
刘彻:“商业?”
霍海摆头:“是入场券,是配套设施。”
“只有在长安有了一套房,才能是长安人,不成为长安人,凭什么享受长安税收建立的配套设施?”
“没有这个身份?怎么读书?怎么经商?怎么……”
刘彻猛抬头:“你是说……”
原来,政策是这么用的?
霍海摆头。
这政策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为了限制。
目前长安的展以百年为单位,一年堪比一百年。
距离长安近的城市,比如咸阳……咸阳有多少人跑来长安了?
这些人都傻了,以前咸阳做工收入五百大钱,长安八百。
咸阳人无动于衷。
因为去长安要过河,过渭河。
现在,咸阳做工五百,长安三千。
什么过河?过刀山火海都要去!
咸阳已经这样了,附近的城市,都这样。
接下来,更容易到长安的洛阳等地的人,也会来。
再然后,天涯海角的人都要拼了命到长安。
就一句话,到了长安,就能找到几千大钱一个月的工作。
有的人在边荒城市,都快饿死了,你让他知道这个,他会怎么选?
长安的人口,膨胀定了。
目前长安三辅之地一共有六十万到九十万人口,具体是多少不知道,因为不知道各大豪族还有贵族藏了多少人。
虽然在陛下眼皮子底下,但是他们真的敢。
而长安的人口,预计能到达四百万。
就好像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伦敦一年加入人口差不多八千到一万,和目前长安每年增加的外来人口数量类似。
但工业革命一来,伦敦的人口迅上探到极限的二百五十万。
而长安在电气化到来之前,差不多上限应该是四百万。
198o年,长安人口是一百二十万,199o是六百万。
当然了,这里面有电气化的功劳,所以,理论上长安这个地方未来的人口是四百万左右。
霍海之所以给北城定了一百万人口,是因为这里需要一百万人口。
这里将会是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之后再展,就是灞河西岸那一片,再然后是沣河东岸这一片。
而先展起来的北部新城到那时候人口肯定还会继续膨胀。
连带长安现在的核心区本来就有二十五万人口,到时候应该会突破到两百万左右。
这么多人,如果不用政策限制,长安的物价将会高到什么程度?
到时候,就算长安三千大钱的工资,又有什么用?
如果粮价暴涨三十倍,三千大钱又有什么用?还不是等于以前七八百大钱时代,甚至还不如。
那样的话,商业繁荣度将会直接跌到底。
唯一的办法就是,政策限制。
不久之后,长安人才能在长安读书,读书才能考试,考试才能当官,这一套必须要推行。
而且,可以规定长安户籍最低工资必须过多少,而一家大型工厂必须有多少比例的长安人,否则不允许开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