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干脆这条河旁边以前出产猛火油(石油),所以叫油水。
而后来,这条河改名叫了繇水,同样读作油。
为什么呢?因为反复治水,在进入周朝之后,纯纯的奴隶制,又加强了中央统治之后,就没有油水可以捞了。
反而需要不停有人去这儿服徭役,所以叫做繇水。
说白了,钟繇,本来就读作钟游,就是因为太多人没文化,才把它读作了徭。
这是有文化有学识的人,对大多数人的一次妥协。
就跟坐骑,谁这些字一样。
霍海讲述了这个字的大概研究情况。
卫长公主:“这条河经常出问题,肯定有一段是从南往北的,就像大河一样。”
“这样一来,上游春天气温下降了,已经化冰了,下游的却还冰封着,就导致了春汛。”
霍海:“应该是这样的。”
卫长公主:“研究这个干嘛?有什么意思?”
霍海:“可以互相佐证啊。”
“我们研究一个字的结构,就能知道这个字和写法相似的字是不是有联系。”
就说繇的系字半边,本身就是有意思。
为什么徭役写成,繇?因为系,就是绑在一起。係就是把绳套在人脖子上,也就是奴隶的意思,奴隶在油水旁边服役,所以才叫做繇其实就是徭和係各取了半边,合成了一个新字,又去了油水的字音,形成了三拼字。
而系也不完全是绑起来,本身维系在一起,也叫做系。
比如骨架,本身也是一种系。
霍海在旁边拿起太子学习用的纸笔,写下了一个鲧字。
“这个字读什么?”
卫长公主:“这是大禹的父亲,读作gun。”
霍海摆头:“不对,这个字应该读作gu”
“这个字原本的写法其实应该是左边骨右边系,骨表示字音,系表示字意。”
“这个字的意思就是巨大的骨架的意思。”
卫长公主疑惑:“那为什么突然变成鱼字旁了呢?”
霍海:“这个字的演变,就等于历史啊。”
“因为那个时代的人们,在海边抓到了一条巨大的鱼,这条鱼非常之巨大。”
“本来这个(骨系)字是巨大的骨架的意思,结果人们抓到大鱼,分掉肉后,现留下了巨大的骨架,这不就是巨大的骨架吗。”
“于是就给这个鱼取名为鲧,后来鱼字旁的鲧字干脆就代替了骨字旁的(骨系)。”
“这种大鱼就是现在的鲸。”
现在是汉朝,有不少有关巨大海洋生物的记载,甚至样品。
之前,有人在海边,抓到过一只比人还长,据说有一丈长的龙虾!
虽然龙虾可以无限生长,但是霍海不相信有龙虾能长到这么大。
但是由不得霍海不信。
因为那龙虾的虾须,被制作成了拐杖,进送到了长安。
现在那条龙虾须拐杖,就在窦太主那儿。
这东西也许是造假的也许是真的,没人知道。
但长安的人对巨大的海生物是有了解和向往的。
因为无论是巨大的龙虾的须杖,还是玳瑁,还是珊瑚,都很宝贵。
在长安人的印象中,大海就是个宝地。
也正因为这样,霍海写的《西游记》也借了这波海洋热,才那么快在平民中火爆起来。
毕竟藏品万千的龙宫水晶宫,完全符合长安人对大海之下的幻想。
卫长公主看向远方,似乎看到了大海的方向:“如果有一天能去大海上看看巨大的鲸鱼就好了。”
霍海:“好啊,我带你去,一定有这天。”
卫长公主:“这算是一种约定吗?”
“还是一种承诺?”
霍海:“这难道不算一种求爱吗?”
卫长公主生在皇室,对于爱、欲这一套虽然没有经历,却早已耳闻,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