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u盘已经存放了很久,久到他几乎忘记了它的存在。
这是楚墨当年交给他的一个冷备份账号,一个从未启用过的秘密武器。
楚墨曾经说过,这个账号不到万不得已,绝对不能动用。
现在,或许就是那个“万不得已”的时刻了。
雷诺将u盘插入电脑,登录了那个尘封已久的账号。
账号的界面非常简单,只有一个上传文件的入口。
他从硬盘里找到一份名为《抗干扰设计原始推演》的技术文档。
这份文档是楚墨当年为了提高芯片的抗干扰能力,亲自编写的一份理论推演。
它非常复杂,也非常深奥,即使是专业的芯片工程师,也很难完全理解其中的内容。
雷诺知道,这份文档对于那些正在利用“门槛”架构进行创新的草根创客们来说,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
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门槛”架构的底层原理,从而设计出更加稳定、更加可靠的系统。
他将这份文档上传到冷备份账号,并在作者栏里留下一片空白。
然后,他在标签栏里只写了一行字:“给所有没资格进实验室的人。”
点击“上传”按钮的那一刻,雷诺感到自己的内心无比平静。
他知道,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剩下的,就只能交给时间和那些无名的英雄们了。
他默默地注视着屏幕,看着上传进度一点点地增加。
十二个小时后,这份文档的下载量突破了八万次。
昆明,一间简陋的大学宿舍里。
林小满站在窗前,眺望着远处的滇池。
几年前,她还是一个在职校里默默无闻的学生,每天为了生计而奔波。
但自从参与了楚墨在坦桑尼亚的光伏蜂巢项目,她的命运就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她看到了技术的巨大力量,看到了开源的无限可能。
她不再满足于只是一名普通的职校生,她渴望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更多的人带来希望。
回国后,她拒绝了多家企业的高薪邀约,毅然选择留在学校,组建了一个名为“青年创客自治会”的社团。
这个社团的成员都是和她一样,对技术充满热情、对开源充满信仰的年轻人。
在第一次社团会议上,有成员担忧地问道:“这样拿不到经费怎么办?”
林小满微微一笑,打开手机,展示了一个新上线的众筹平台。
平台的页推荐位上,赫然是她们在坦桑尼亚搭建的光伏蜂巢项目。
屏幕上,支持者的留言如同潮水般涌来:“这是我们捐给未来的电费。”“向伟大的建设者致敬!”“开源万岁!”
林小满抬起头,目光坚定地说道:“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就一定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青藏高原,一处人迹罕至的冰川脚下。
张立诚正带领着第三期“冰原创客营”的学员们,进行着一项特殊的任务——钻取新冰芯,准备铭刻新一轮的技术档案。
“冰原创客营”是张立诚起的一个公益项目,旨在利用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保存人类文明的科技成果。
他们将各种技术资料刻录在冰芯中,深埋于冰川之下,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够被后人现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