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366xs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366小说网 > 武侠修真 > 明世祖,中兴大明 > 第111章 贰臣末路(下)

第111章 贰臣末路(下)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综武,带着李莲花当老六 我在仙界开当铺 我是被逼当魔女的 我以武法镇世间 飞天缘 正道的我把路人师妹养成了反派 我的修仙自传论 洪荒:落宝金钱,开局创立商道 剑仙:长生从我持剑开始 剑语1 水德道君:从灵图学徒开始 神秘复苏之诡符 凡人:我穿越成张铁 修仙从老君炉开始 武道成神之拳打天地 武神剑尊 我的征程始于1641 白玉香无痕 钱不够,还修什么仙 经商:我在修真界成为巨富

自阅江楼到聚宝门,数十万人口的城市中,喊杀一片,喧嚷一片,火光一片。

兵败如山倒

成百上千的清军绿营士卒放下武器,缚手向明军投降,各式兵刃被抛弃在地,和散落的旗帜一起,被汹汹而来的明军队伍踏过。

冯信、庞刚、周嘉屏等部接连从各城门率部进入,城西、城南,基本上都望风而降,即使有负隅顽抗之辈,在兵锋之下,也难以掀起波澜。

王兴所部先直驱城中,占领应天府衙周围的核心地带,而焦琏部的任务,则是皇城。

镇守皇城的基本上都是洪承畴亲信,其中不少将佐是当年在辽东跟着降清的,抵抗尤其激烈。

洪承畴在诸多亲卫的护持下,退入皇城,并且派人封锁东西华门、端门、承天门。

南京的紫禁城就规模而言,其实并不比北京紫禁城小,但也许是使用时间更短的缘故,建筑没有北京故宫那样密集,略显松散一些,相比于北京紫禁城,宫阁殿宇略小,却是稍显精致一些。

宗庙和社稷坛位于午门和承天门之间,分列左右,这是周礼中规定的“左祖右社”,事实上,由于南京自永乐以后,一直只是作为陪都,天子很少南下进驻,故而在维护方面肯定有所不足,尤其是崇祯以后,财政拮据,北京的宫殿维护都大大减少,何况南京?

清军南下后,更是直接把皇城封锁起来,将其作为八旗驻防所在,设置将军及督抚衙门于南京皇城中,还把太平门至通济门加筑城墙予以隔离,使南京紫禁城建筑遭到很大破坏。

南京故宫示意图

于是本可以与北京紫禁城交相辉映的“南京故宫”就此逐渐荒废,直到后来康熙年间,玄烨南巡的时候,还学人家杜牧,写了一篇《过金陵论》感叹道“道出故宫,荆榛满目,昔者凤阙之巍峨,今则颓垣残壁矣!”

当然,嘴上这么说,反手就下旨让人扒了南京宫殿的琉璃瓦、丹陛,拿去浙江修寺庙。

洪承畴面如平湖,沉着脸,带着一众士卒,举着火把,走进午门之内,朝阳在东方地平线上呼之欲出,将奉天殿前略显荒芜的宽阔宏大广场映得昏黄。

当年朱棣建造北京紫禁城时,基本上就参照了南京皇宫,故而两者在大体设计上基本相同,就连大多数建筑的名称也差不多,比如南京皇宫三大殿,也是奉天、华盖、谨身,这也是整个宫殿群最核心的中轴线。

洪承畴目光灼灼,虽说进入南京后,督抚衙门一直在皇宫内办公,但出于某种“避讳”的需要,他还一直没有进入过奉天门内的核心区域,如今却是无所谓了。

“各队分散,乾清宫、谨身殿,奉先殿、春和殿都要有人,尽快点火!”

亲信军官怒目横立,指令着下边士卒,在皇宫之内准备放火,而洪承畴本人,则举着火把,行走在奉天殿宏伟的开间之内,心中五味杂陈。

他自幼家境贫寒,少时辍学,只靠和母亲街头叫卖豆干为生,受族中长辈看顾,才得以读书。

而后奋十数年,二十四岁中进士,青年才俊,从朝廷到地方,辗转多省,政绩卓越。

崇祯元年开始,协助攻剿民变,屡立殊勋,在一众兵败连连地方督抚将帅当中格外耀眼,一度把李自成打到只剩下十八骑逃入商洛山。

崇祯十一年,关外形势急转直下,他又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关督抚蓟辽。

从事实上来看,洪承畴绝对不该为松锦战败负主要责任,完全是兵部尚书陈新甲瞎指挥的结果,甚至即使如此情况下,洪承畴的指挥布置也算可圈可点。

故而,在他看来,自己没什么对不起明廷的,他从青年时代开始,兢兢业业数十年,干过督学、刑部、参政、督抚等等,对明朝的贡献也不小,扪心自问,也是老朱家对不起他洪承畴。

所以降清之后,洪承畴毫无压力的完成了身份上的转变,重新融入到新的角色中,他依然还是那个督抚一方的封疆大吏,可以说在降清文官地位当中,洪承畴绝对是no1,就连范文程之流都没法比。

可这种心安理得却是有限的,他是一个接受过完整儒家教育的传统士人,当清军入关,剃易服之时,这种从幼时便植入的深刻文化烙印告诉他,自己所做的一切,必然遗臭万年。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苦境:原来我是反派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