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潼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思绪,随着众官一同躬身行礼,将那些纷乱的念头暂且搁置。皇帝一一扫过阶下之人,唇齿微启:“朕今日见此景象,心中甚是欣慰。自古以来,朝堂之上便少了女子身影,如今你们能冲破世俗阻碍,以才学入仕,实乃国之幸事。往后,尔等当以国事为重,恪尽职守,莫要辜负朕的期许,更莫要辜负天下百姓的厚望。”“臣等遵旨!”整齐划一的应答声在大殿中回荡,其中既有男性官员沉稳的嗓音,也夹杂着女子清亮的语调,交织在一起,竟有种别样的和谐。皇帝满意地让人起身,转而提及朝政之事。先是说起北方边境的屯田事宜,详细询问了今年新粮的收成与存储情况。户部侍郎上前奏报时,特意提到了几位女官在核查账目时发现的疏漏,皇帝听后不仅未加斥责,反而赞许地点头,称她们心思缜密,当得起“栋梁”二字。随后话锋一转,又谈及江南漕运的疏浚工程。工部主事林婉清大着胆子出列,条理清晰地分析了河道淤积的成因与解决方案,从人力调配到物料采买,每一项都规划得细致周全。连站在一旁的老尚书都忍不住投去赞许的目光。殿内气氛渐渐热烈起来,原本还有些拘谨的女官们见皇帝如此看重才干,也都放下了最初的忐忑,在被问及相关事务时,纷纷直言进谏,提出了不少切实可行的建议。大家都很优秀啊,谁敢说女子不如男,她第一个不答应。祁潼掩下眸中溢出的喜悦。……昭盛十五年夏,山东诸州大旱。毅宁公主楚亭晫率领由百名女官组成的赈灾队伍星夜兼程赶赴灾区。她亲自坐镇府衙,一面组织民夫开凿新渠引黄河水灌溉农田,一面派精通算学的女官核查各地粮仓存粮,确保赈灾粮款精准发放到每一户灾民手中。为安抚民心,她每日带着医女巡诊施药,还在临时搭建的棚屋里亲自动手教灾民制作耐旱的薯粉饼。那些原本对女流之辈做主赈灾颇有微词的地方乡绅,在亲眼见到公主与女官们赤脚踩在干裂田地里丈量土地、通宵不眠修订水利图纸后,也不得不承认一句“巾帼不让须眉”。最终历经三个月的艰苦奋战,山东旱情得到缓解。如此大规模的灾情,却无流民逃亡、无疫病蔓延,连一向严苛的御史台也在奏折中盛赞此次赈灾“调度有方,功在社稷”。消息传回洛阳,龙颜大悦。皇帝当即下旨,擢升毅宁公主楚亭晫为正一品昭华公主,赐金册金宝,并特许其开府建牙,置官属。同行女官皆获晋升,其中领头的女官被封为从三品少府监丞,余下众人也各有赏赐。——昭盛十六年,长安大旱,蝗虫四起。昭华公主楚亭晫奉旨前往关中赈灾。她沿用山东赈灾时的经验,先开仓放粮稳定民心,又组织百姓挖掘深井、疏通旧渠。面对铺天盖地的蝗虫,她亲自带领农官研制出"火诱法"与"土埋法"结合的灭蝗之策。同时奏请朝廷暂缓征收关中三年赋税,鼓励商户平价售粮,更从洛阳调运耐旱谷种发放给灾民,指导他们在蝗灾过后抢种速生作物。短短两月,长安城外便开垦出万亩应急农田,灾民得以就近安置,未再出现大规模迁徙。几十年难遇的危机再次化于无形之间,关情愈发深厚,街头巷皇帝甚悦,受命,治灾有功,实乃我朝之福”,并下旨加赐食邑三千户,赏珍宝无数。——昭盛十七年,北州霜灾严重,昭华公主往。昭盛十八年秋,许灾,昭华公主往。……连续多年的天灾,昭华公主几奔波在外。从北境的冰封雪野到江南的洪涝泽国,她的身影始终出现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无论面对何种困境,她总能迅速理清头绪,或组织加固堤坝抵御洪水,或带领百姓搭建暖棚储存过冬粮草,所到之处,总能让绝望的灾民看到生的希望。朝臣们渐渐习惯了在朝堂之上听闻她赈灾成功的消息,就连曾经对她心存疑虑的老臣,也不得不承认这位公主的才干与担当远超常人。而她卓越的贡献,甚至让皇帝到了封无可封的地步。待楚亭晫再一次归来,恰逢朝堂商议封赏之事,皇帝望着阶下群臣,忽然笑道:“朕之昭华,功绩彪炳,若论封赏,即便是亲王之位,怕也不足以彰显其功。”此言一出,满朝皆惊,要知女子封王,乃是亘古未有之事,比女子入朝为官还要令人惊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