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细细讲述自己的少年往事。
从八岁起,便向祖父伯夏询问心事。
直到那天遇到一个邀他一同踢球的小女孩。
之后误入深山,遇见许林。
“当年师尊曾说——礼教,实为不通。”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
在场之人,多是来自列国的贤者与百姓。
他们或为求学,或为论辩,因稷下学宫之名而来。
孔丘此言一出,众人怎能沉默?
礼教之说,在鲁国之外诸国仍深入人心。
但孔丘并未理会台下的喧哗。
只道:“其他同门都说好,唯独我不明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如今想来,才知师尊所言所行,实为至理。”
“礼教于民无益,确实不通!”
他抚掌而笑。
台下却有人怒喝:“无礼之徒!”
众人望去,认出此人乃曹国贤士、士大夫於齐。
“礼乐乃天下正道,承自周公。”
他厉声责备孔丘:“礼乐的正道,就像北极星一样,居于其位,众星自然环绕。”
“天命不可违——你身为士大夫之子,竟敢胡言乱语,若周公知晓,定会在梦中斥责你!”
当年广成子的,武王之弟周公旦,也被封为神。
尊号为“灵显入梦真君”,掌管凡人的梦境。
所以才有此言。
孔丘听后却笑道:“错了,错了!”
“若周公入梦,不是来责备我,反而是我要朝他脸上吐口水!”
这话一出,於齐更加愤怒。
不尊重礼教,不敬重周公,还说见到周公要朝他脸上吐口水。
“无礼!无礼!真是无礼至极!”
於齐立刻起身:“我原以为鲁国出了什么贤士,竟然能继承老聃留下的求道阁。”
“如今看来,不过是个不知天高地厚、违背人伦的狂妄之人!”
他并指如剑,直指孔丘说道:
“我今日回去必定禀告国君,率正义之师,执行礼教之责,讨伐鲁国。”
“为老聃夺回圣贤之地,以正人道!”
在他看来,老聃这位人镞圣贤证道不过数十年,
留下的求道阁却被孔丘这般狂徒占据,实在是人道沦丧、礼法崩坏。
说完,他转身欲走。
孔丘却不生气,只是轻声问道:
“依大夫之见,人道的根本在何处?”
这一问,让本要离开的於齐停下了脚步。
他虽看不起孔丘,但仍按礼回答:“人道根本在于礼。”
“唯有礼可以兴邦,唯有礼可以安民,唯有礼可以端正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