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在场的贤士纷纷拍手称是:
“正是这个道理!”
他们都是精通礼乐的贤人,与过去的伯夏及早期的孔丘颇为相似。
然而——
“诸位为何不去问问别人是否认同?”
孔丘却笑着反问。
这句话一出,在场的贤士们全都皱起眉头,
觉得孔丘实在难以理解。
“人道唯礼”在他们看来,就如同“饿了要吃饭”一样理所当然。
可是——
“嗯?”
此时,於齐最先察觉异样。
因为这次的辩论与以往任何一次都不同。
在场不仅有士大夫和贤士,还有无数百姓,人数远以往!
而这时,於齐看到这些百姓全都沉默不语。
他们低着头,像荒野中随处可见的杂草。
但於齐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出了——
这些人,并不相信他说的话。
那些被贤人视为理所当然的道理,
百姓并不接受。
但他们无法辩驳,只因——
“他们什么都不懂。”
於齐心里明白。
一丝隐隐的不安,渐渐在他心中升起。
就在这时——
离他不远,一个年幼的孩子忽然开口问道:
“这位大人,您说的礼教……能帮我打败二沟山的妖怪吗?”
那孩子像是被母亲带来,问得天真。
他母亲却立刻慌了神,伸手想拦住孩子。
于齐皱了皱眉:“妖怪?”
身为士大夫,本不该和孩童说话,
但内心的不安让他还是开口了:
“凡有妖物作乱,自有各国义师派遣修士讨伐。
各地也有山神河伯镇守,不必担心。”
他话音刚落,
孩子却满脸疑惑:
“可二沟山的妖怪就是山神呀——我妹妹被送去山神那儿当侍女了,阿母说,要过好多年才能回来呢。”
……
听到这里,再看到那母亲在一旁流泪的样子,
于齐一时无言。
他怎会不明白——那孩子的妹妹,恐怕早已成了祭品。
所谓“过好多年回来”,不过是骗孩子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