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366小说>大衍启元 > 第146章 暖器传民计银钱济寒宵(第2页)

第146章 暖器传民计银钱济寒宵(第2页)

全场瞬间死寂,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说话的人——竟是京城富、经营着南北漕运的慕容老爷。他捻着胡须,神色淡然,仿佛报出的不是五十万两,而是五十文。

“五十万两一次!”拍卖师的声音都带着颤音,“五十万两两次!五十万两三次——成交!”

木槌落下的瞬间,沈砚感觉自己的心脏都跟着跳了一下。他悄悄攥了攥拳,心里暗骂了一句“狗大户”,脸上却还要维持着靖安王的从容淡定。可眼底的震惊藏不住——原本预估一百二十万两的总收入,这才第一套就拍到了五十万,十套下来,岂不是要远预期?

接下来的九套拍卖,虽没再拍出五十万两的天价,却也个个高价成交,最低的一套也有三十万两,十套总价竟高达四百二十万两白银!

拍卖结束后,慕容老爷亲自上前与沈砚见礼,笑着说:“靖安王的神器,千金难买舒心。府中老母亲畏寒多年,有了这暖风扇,她定能安稳过冬,五十万两值了。”

沈砚强压下心中的波澜,拱手回礼:“慕容老爷孝心可嘉,神器定不负所望。三日内,安装队便会上门为您府上安装。”

送走所有竞拍成功的贵族,沈砚转身走进王府,脸上再也绷不住,对着迎上来的苏凝雪连连咋舌:“真是开了眼了!这些贵族的钱也太好赚了,五十万两啊,够寻常百姓过几辈子了!”

苏凝雪忍着笑:“这也是你这神器的好处,既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又能让你筹到足够的银钱补贴百姓,算是双赢。”

沈砚点点头,心中已然盘算起来:四百二十万两,扣除少量运营成本,足够采购上百套中级款的太阳能电力板和电暖扇了。到时候,不仅京城的百姓能受益,周边村镇、甚至戍边兵士的营房,都能装上这暖冬神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抬头望向窗外,初冬的阳光洒在王府的琉璃瓦上,暖意融融。那些贵族们挥金如土拍下的,是府中的舒适温暖;而沈砚要用这些银钱换来的,是大衍千家万户的安稳冬夜——这笔买卖,值了。

拍卖结束的当晚,沈砚屏退了所有下人,独自守在王府密室里。密室中央空荡荡的,只在地面用石灰画了个简单的圆圈——这是他每次意念传送的锚点,能让意识更精准地锁定时空坐标。

他深吸一口气,指尖摩挲着腰间一枚不起眼的墨玉佩(其实是他给自己意念传送设的“媒介锚点”,纯粹图个心理踏实),闭上眼,将所有意念集中在“返回现代新能源产业园”上。脑海中先浮现出产业园那栋灰蓝色的办公楼,再细化到三楼采购部的玻璃门,甚至门上贴着的“安全须知”标语——意念传送的关键,在于对目标地点的细节执念。

下一秒,沈砚只觉眼前光影骤变,耳边的风声、远处的更鼓声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空调的嗡鸣和远处车间传来的机械运转声。失重感只持续了零点几秒,等他睁开眼,已经站在了产业园采购部的走廊里。身上的锦缎王袍变成了他现代常穿的黑色冲锋衣,口袋里还揣着手机和之前剩下的几张银行卡——意念传送会自动同步他最需要的随身物品,这是他摸索出的规律。

他径直走进采购部,接待他的还是上次对接顶级设备的张经理。张经理一见他,立刻笑着迎上来:“沈先生,又来采购?这次还是顶级款吗?”

“不,这次要中级款,量大。”沈砚拉过椅子坐下,从手机里调出早已存好的参数清单,“你看,转化率≥,阴雨天续航不低于小时,电暖扇功率oodu,外壳用工程塑料就行,不用做仿古花纹,成本控制在每套ooo块以内,耐用性要够,毕竟是户外安装,得扛住风吹日晒。”

张经理低头看着清单,手指在键盘上快敲击:“中级款这个参数,我们库存有现货,但你要多少?”

“o套整机,再加o套备用零件——太阳能板边框、线路接口、电暖扇温控开关,这些易损耗的都多备点。”沈砚补充道,“另外,包装要简化,用防水防潮的瓦楞纸箱,每个箱子外面标清楚零件名称和数量,不用木框,我要方便运输。”

张经理愣了愣:“o套?沈先生这次是要做项目?”

“算是吧,给偏远地区做惠民工程。”沈砚没多解释,只问,“总价多少?多久能备货完毕?”

“o套整机加o套备件,算上批量折扣,总价万。现在备货,明天上午就能全部打包好。”张经理报出价格,又确认了一遍,“包装按你说的来,防水瓦楞箱,贴清晰标签。”

“行,现在付款,明天上午十点,我来提货。”沈砚直接用手机转了账,看着转账成功的页面,心里算了笔账:o万两白银,按大衍与现代的汇率(他之前摸索出两白银≈oo元人民币),折合下来有亿人民币,万的采购成本,不过是九牛一毛。

第二天上午十点,沈砚准时赶到产业园的仓库。o个瓦楞纸箱整齐地堆在角落,每个箱子大约半人高,印着“太阳能供电取暖设备”的字样,侧面用马克笔标着“整机o-o”“备件o-o”。他绕着货堆走了一圈,随机抽出一个标着“整机o”的箱子,拆开胶带——里面用泡沫板固定着太阳能板、支架、电暖扇主机和一卷线路,线路两端都裹着绝缘胶,电暖扇的外壳是简洁的米白色,触感结实,底座有四个防滑垫,刚好能稳稳放在地上。

“没问题。”沈砚合上箱子,对仓库管理员说,“麻烦帮我把这些箱子都挪到角落那个空地上,不用堆太高,分三排摆。”

等管理员按要求摆好箱子,沈砚支开所有人,独自站在货堆前。他深吸一口气,双手张开,意念集中在“传送至王府密室”上——这次要传送的物体体积大、数量多,需要更集中的精神。他在脑海中清晰勾勒出密室的轮廓,石灰画的圆圈,墙角的木箱,甚至空气中淡淡的檀香。

光影再次扭曲,耳边的机械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密室里沉闷的空气。o个瓦楞纸箱稳稳地堆在密室中央,排列得和现代仓库里一模一样,连最上面那个箱子微微倾斜的角度都没变化。沈砚走上前,拍了拍最外层的箱子,触感坚实,没有丝毫损坏——意念传送果然稳妥,比他之前担心的“磕碰损坏”要靠谱得多。

他没立刻开箱,而是先走出密室,叫来王府的管事和安装队的队长:“通知下去,明日起,在京城四门和城郊各设一个登记点,凡京城及周边五十里内的贫苦百姓、无业游民、孤寡老人,凭户籍或里正开具的证明,都能登记申领‘暖冬神器’,要详细记录每户的姓名、住址、人口数、房屋结构(瓦房还是草屋),登记册要一式两份,一份留府存档,一份给安装队备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管事连忙应下:“王爷,登记点需要多少人手?要不要请户部派人协助?”

“每户登记时,要核对身份,避免冒领,每个登记点派两名府中亲信,再请苏尚书协调四名户部官吏,现场核验证明。”沈砚叮嘱道,“另外,在登记点贴出告示,写明安装顺序:先孤寡老人、残疾人家庭,再是有孩童的贫苦人家,最后是普通百姓,按登记顺序排号,安装队按号上门,不得插队。”

安装队队长也上前请示:“王爷,中级款的设备和之前练手的顶级款,安装流程有区别吗?”

沈砚摇头:“核心流程一样,太阳能板还是朝南倾斜三十度固定,线路对接要认准颜色标记,只是中级款的支架更轻便,不用打太深的木楔,草屋屋顶要先铺一层防水油布再装板,避免漏雨。”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几张画好的简易图纸,“这是中级款的安装细节图,每个小组一张,今晚让工匠们再熟悉一遍,明日一早分组出,每组带十套设备,配一名记录员,安装完毕后让户主签字确认,回来统一核销。”

第二天清晨,京城四门的登记点刚搭好棚子,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百姓们揣着户籍证明、里正手书,脸上满是忐忑又期待的神色。城西登记点,张阿公拄着拐杖,由孙子搀扶着排在队尾,手里紧紧攥着里正开的“孤寡老人,无依无靠”的证明,嘴里不停念叨:“真能免费装?靖安王真是活菩萨啊。”

队伍前方,户部官吏仔细核对每一份证明,府中亲信则一笔一划地登记信息:“姓名张老实,住址城西柳树巷三号,人口人,房屋结构:瓦房一间……”笔尖划过纸面,留下工整的字迹,登记册很快就写满了大半。

与此同时,沈砚在密室里指挥工匠们拆箱分设备。o套整机被分成十五组,每组十套,太阳能板、支架、电暖扇、线路、工具包一一对应,装在特制的竹筐里,由兵士抬着送往各个安装小组。沈砚随手拿起一台电暖扇,按下开关,温暖的风立刻吹了出来,温度虽不及顶级款炽烈,却足够驱散寒意,外壳的米白色虽朴素,却耐脏耐用,正适合百姓家用。

“出吧。”沈砚拍了拍队长的肩膀,“务必仔细安装,有不懂的随时派人回府请示,不许敷衍了事,每一套设备都要让百姓用得舒心、用得安稳。”

十五支安装队扛着竹筐,朝着京城各处的街巷、周边的村镇出。竹筐上插着小小的黄旗,上面写着“靖安王府暖冬惠民”,在初冬的阳光下,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朝着千家万户蔓延而去。沈砚站在王府门口,看着队伍远去的背影,又望向那些排着长队的百姓,心里满是踏实——用贵族们拍下的五十万两、三十万两,换来这满城的期待与暖意,比任何珍宝都更有分量。

城西柳树巷三号,是间半旧的瓦房。院墙是夯土砌的,墙头长着几丛枯草,木门吱呀作响,推开时扬起一阵细尘。张阿公拄着枣木拐杖,早在门口候着,浑浊的眼睛盯着巷口,看见插着“靖安王府暖冬惠民”黄旗的竹筐出现在拐角,手抖得更厉害了。

“张阿公,我们是靖安王府的安装队,来给您装暖冬神器啦!”领头的工匠叫王二柱,嗓门洪亮,手里拎着个布包,里面装着安装工具和简易图纸。他身后跟着三个徒弟,两人抬着竹筐,一人背着个帆布包,里面是线路和配件。

张阿公连忙侧身让他们进来,嘴里不停地念叨:“辛苦各位小哥了,快进屋喝口热水!”堂屋不大,地面是夯实的黄土,靠墙摆着一张缺了角的八仙桌,桌上放着个豁口的粗瓷茶壶,墙角堆着半捆干柴,那是他过冬仅有的取暖物资。

王二柱没急着喝水,先走到屋前的院子里,抬头打量屋顶。这瓦房是老物件了,瓦片排列还算整齐,但椽子有些朽坏,颜色暗。“阿公,您这屋顶椽子还结实不?我们得在上面打木楔固定支架,怕压坏了。”他伸手敲了敲屋檐下的椽子,声音沉闷。

张阿公连忙点头:“结实!去年才请人修过,能经得住!”说着就要搬梯子,被王二柱拦住了:“阿公您歇着,我们带了梯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