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刚漫过阳台的护栏,公寓里就飘起了淡淡的枣香——苏氏一早便炖上了红枣桂圆汤,说是给张清鸢补气血,也给忙碌筹备的众人暖身。沈砚醒来时,耳边已经传来孩子们清脆的笑闹声,夹杂着李婉娘叮嘱沈薇“把新衣服叠整齐”的温柔语气。
他翻身坐起,张清鸢还在浅眠,眉头微舒,手轻轻搭在隆起的小腹上。沈砚俯身,在她额头印下一个轻吻,动作轻柔地起身下床,生怕惊扰了她和腹中的宝宝。
客厅里,乐之和悦之正穿着红色的小棉袜,围着爬行垫追着安之跑。安之手里举着一个金色的小灯笼,是昨天刚买的年货,跑起来灯笼上的流苏轻轻晃动,引得两个妹妹不停伸手去够。沈薇坐在旁边的小凳子上,手里拿着针线,正在给三个孩子的新衣服缝上小小的平安扣,嘴角挂着笑意。
“醒啦?”李婉娘端着一碗红枣桂圆汤走过来,递给沈砚,“快喝点暖暖胃,后天就是除夕了,今天得把剩下的年货收尾,再把除夕晚上的菜单捋一遍,别漏了什么。”
沈砚接过汤碗,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开来,他喝了一口,甜而不腻的滋味在舌尖化开:“妈,昨天贴的春联要不要再检查一下?还有福字,我想着今天再写几张,贴在厨房和孩子们的房间门口。”
“正该如此。”苏氏从厨房走出来,手里还拿着刚洗好的草莓,分给围过来的孩子们,“往年都是你爸写福字,今年换你写,让孩子们也沾沾笔墨气,图个吉利。”
沈砚应下,喝完汤便去书房找笔墨纸砚。张清鸢这时也醒了,在程月瑶的搀扶下慢慢走到客厅,找了个阳光充足的沙坐下。楚昭雪赶紧端来一碗温热的红枣桂圆汤,递到她手里:“清鸢姐,慢点喝,刚炖好的,补身子。”
张清鸢笑着道谢,小口啜饮着,目光落在孩子们身上。安之看到她,立刻举着小灯笼跑过来,扑到她腿边,仰着小脸喊“妈妈”,小脑袋还轻轻蹭了蹭她的手。乐之和悦之也跟着凑过来,一人拉着她的一只衣角,嘴里念叨着“灯笼”“红红的”。
厨房里,程月瑶正在检查昨天炖的酱牛肉,用筷子戳了戳,肉质软烂又不散,满意地点点头。林雨嫣则在处理最后一批五花肉,准备做除夕必备的梅菜扣肉,切好的肉块码在碗里,肥瘦相间,看着就让人有食欲。苏凝雪在旁边帮忙洗香菇和木耳,这些是要用来做除夕饺子的馅料,还有晚上炒青菜时用的配菜。
“清鸢,你看这个菜单行不行?”沈砚拿着写好的菜单走过来,坐在张清鸢身边,“晚上守岁要吃的甜汤,我想着做银耳莲子羹,孩子们喜欢喝甜的;除夕早上吃汤圆,中午简单做几个菜,晚上就丰盛些,除了之前准备的,再添一个年年有余的糖醋鱼,一个蒸蒸日上的粉蒸排骨,怎么样?”
张清鸢接过菜单,仔细看了看,笑着说:“都好,都是大家爱吃的。就是你别太累了,后天人多,咱们分工来,你负责掌勺,我们帮你打下手。”
“放心吧,有你们在,我轻松得很。”沈砚握住她的手,指尖蹭了蹭她的手背,“对了,红包我已经准备好了,给孩子们的,还有给爸妈的,都放在书房的抽屉里,等除夕晚上守岁的时候给他们。”
正说着,沈薇拿着缝好平安扣的新衣服走过来,展示给大家看:“你们看,这样是不是更喜庆了?三个孩子的衣服上都缝了平安扣,希望他们新的一年平平安安的。”
红色的小棉袄上,缀着小小的银色平安扣,显得格外精致。乐之和悦之看到自己的新衣服,立刻伸手要穿,楚昭雪笑着帮她们换上,两个小姑娘对着镜子转圈圈,美得合不拢嘴。安之也吵着要穿自己的新衣服,沈砚拿起他的小外套,帮他套上,还不忘整理好衣领:“咱们安之穿新衣服真精神。”
午后的阳光正好,沈砚在阳台摆上桌子,开始写福字。墨汁的清香弥漫开来,孩子们好奇地围在旁边,安之伸手想碰毛笔,被沈砚轻轻握住手,教他在纸上画了一个歪歪扭扭的“福”字。乐之和悦之则拿着彩色的画笔,在空白的红纸上涂鸦,画得乱七八糟,却看得家人哈哈大笑。
“我来试试。”程月瑶洗完手走过来,拿起毛笔,学着沈砚的样子写了一个福字,虽然笔画不算工整,却也有模有样。楚昭雪、林雨嫣和苏凝雪也纷纷上手,一时间,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风格各异的福字,有工整的,有稚嫩的,还有孩子们涂鸦的,每一张都透着满满的喜庆。
李婉娘和苏氏坐在旁边,一边择着晚上要吃的青菜,一边看着眼前的景象,眼里满是欣慰。苏氏笑着说:“以前过年,都是一家人忙忙碌碌,现在人多了,更热闹了,这才是过年该有的样子。”
“可不是嘛,”李婉娘点点头,看向张清鸢,“清鸢这胎也赶在年前,等除夕过后,咱们家又添一个小宝贝,以后过年更热闹了。”
张清鸢脸颊微红,手轻轻放在小腹上,感受着里面微弱的胎动,心里满是期待。沈砚写完最后一张福字,走过来坐在她身边,帮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头:“累不累?要不要回房歇会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不累,”张清鸢摇摇头,笑着说,“看着大家这么热闹,心里高兴。”
傍晚时分,厨房里的烟火气再次升腾。林雨嫣的梅菜扣肉已经蒸上了,砂锅里飘出浓郁的香味;程月瑶在煎糖醋鱼,酸甜的香气勾得孩子们频频往厨房探头;楚昭雪在煮银耳莲子羹,冰糖的甜香混合着莲子的清香,让人满心舒畅;苏凝雪则在炒青菜,清爽的绿意配上蒜蓉的香味,格外爽口。
晚餐的桌子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大家围坐在一起,孩子们坐在婴儿椅上,大口大口地吃着饭。安之最爱吃梅菜扣肉,沈砚给他夹了一小块瘦肉,他吃得满嘴油光;乐之和悦之则喜欢喝银耳莲子羹,楚昭雪一勺一勺地喂给她们,耐心十足。
饭后,沈砚和妻子们分工收拾碗筷,李婉娘和苏氏则带着孩子们在客厅看动画片。张清鸢靠在沙上,看着眼前温馨的一幕,嘴角扬起温柔的笑意。沈砚收拾完厨房走出来,坐在她身边,握住她的手:“后天就是除夕了,一切都准备得差不多了,就等那天一家人团圆守岁,等着咱们的小宝宝。”
张清鸢靠在他肩头,轻轻“嗯”了一声。窗外的夜色渐浓,星光点点,公寓里的灯光温暖明亮,映照着一张张幸福的脸庞。距离除夕还有两天,年味越来越浓,家的温暖也越来越醇厚。这份藏在烟火气里的幸福,在岁末的时光里慢慢酵,等待着除夕那天,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
晨光刚把街道染成暖金色,公寓里就闹哄哄的像个小集市。李婉娘和苏氏早早把孩子们的新棉鞋找出来,程月瑶在给张清鸢找厚实的围巾,林雨嫣正对着清单核对要采购的年货,楚昭雪给乐之和悦之梳小辫,苏凝雪则蹲在地上,扶着刚学走路的儿子安之,教他踩稳步子——小家伙穿着红色小棉袄,小手紧紧抓着妈妈的手指,摇摇晃晃还想往前冲,沈薇已经把推车收拾干净,就等出——距离除夕只剩最后两天,这趟要把春联、坚果、糖果和年夜饭缺的新鲜食材一次性补齐,全家齐上阵才够热闹。
“清鸢慢点,穿这件长款羽绒服,防风。”沈砚拿着米白色羽绒服走过来,小心翼翼地帮张清鸢套上,又绕着她围好厚围巾,连指尖都塞进软糯的毛线手套里,“累了就说,咱们随时找地方歇,别硬撑。”
张清鸢笑着点头,手轻轻护着小腹:“放心吧,我没那么娇气,正好也想出去沾沾街上的年味。”
安之早就按捺不住好动的性子,挣开苏凝雪的手,想自己迈步子,结果走得摇摇晃晃,像只不稳的小企鹅,嘴里还含糊喊着:“爸爸!糖糖!灯!”苏凝雪赶紧弯腰扶住他的腰,生怕他摔着,笑着哄:“安之乖,慢慢走,妈妈陪着你,咱们去买大灯笼。”乐之和悦之被楚昭雪抱在怀里,两个小家伙穿着同款粉白棉袄,盯着沈薇推车上的小风车,嘴里咿咿呀呀跟着喊“转转”,小脑袋还跟着风车的方向晃。
沈伯山和苏青庚也换好了衣服,手里拎着空布袋,笑着说:“走吧,早去早回,晚了集市人多挤得慌,别磕着孩子们。”
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门,电梯里就引得邻居笑着打招呼:“这是全家办年货去呀?真热闹!”李婉娘笑着应和:“可不是嘛,就差最后点东西,凑个齐全,带孩子们也沾沾年味。”
到了集市,年味瞬间裹着烟火气扑面而来。红彤彤的春联、福字挂满了摊位,金红相间的灯笼串垂得老长,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新鲜的砂糖橘!甜过蜜哟!”“坚果礼盒打折啦,过年走亲访友必备!”“刚炸的麻叶、馓子,香得很!”
孩子们眼睛都看直了。安之盯着不远处卖糖画的摊位,小短腿捣着想去,可步子还没走稳,走两步就晃一下,苏凝雪一直弯腰扶着他的腰,慢慢陪着他挪过去:“慢点慢点,不着急,妈妈跟着呢。”沈砚也凑过来,在旁边护着,笑着对糖画师傅说:“师傅,给孩子画条龙,讨个好彩头。”
楚昭雪抱着乐之,停在卖小灯笼的摊位前。两个小姑娘盯着粉色和红色的兔子灯笼,小手伸着想去摸,嘴里不停喊“妈妈”。摊主笑着递过两个小巧的灯笼:“这灯笼是充电的,安全得很,孩子提着正好。”楚昭雪付钱接过,给两个小家伙各挂在手腕上,她们立刻咯咯笑起来,晃着小手让灯笼上的流苏摆动。苏凝雪则扶着安之,让他轻轻碰了碰摊位上的小龙灯笼,小家伙眼睛亮闪闪的,嘴里“呀”了一声。
这边李婉娘和苏氏已经扎进了坚果摊位,手里捏着核桃、杏仁挨个尝:“这个核桃皮薄,孩子们好剥。”“杏仁要原味的,不齁甜,对孩子好。”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挑了满满一布袋,还顺带买了些瓜子、花生,都是守岁时要嗑的。
程月瑶和林雨嫣直奔生鲜区,这里的鱼虾还带着水汽。程月瑶拿起一条鲜活的鲈鱼,掂量了掂量:“这条不错,肉质紧实,除夕再做一道清蒸鱼,年年有余。”林雨嫣则在挑五花肉,手指按压着肉皮:“要这种肥瘦相间的,做梅菜扣肉才香。”旁边的摊主笑着搭话:“你们眼光好,这都是今早刚到的货,保证新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