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366小说>大衍启元 > 第163章 元夕添麟静候惊雷(第2页)

第163章 元夕添麟静候惊雷(第2页)

“放心放心,”医生连忙摆手,“各项指标都好得很,心率、呼吸都正常,就是个沉稳的小家伙,不爱哭闹而已,少见但不碍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说话间,护士抱着一个小小的襁褓走了出来。襁褓里的宝宝裹得严严实实,小脸白白嫩嫩的,睫毛又细又长,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睁着,安安静静地打量着周围,没有一点新生儿该有的哭闹,反而透着股出年龄的沉静。

沈砚快步上前,小心翼翼地接过宝宝,动作生疏却格外轻柔,生怕碰坏了这来之不易的小家伙。小家伙躺在他怀里,小手攥着拳头,脑袋微微转着,目光扫过围在身边的家人,最后落在沈砚脸上,似乎停顿了片刻,那双眼睛清亮又笃定,完全不像刚出生的婴儿。

“真的没哭,”沈玥凑过来,声音放得轻轻的,“好乖呀,比安之小时候安静多了。”

安之伸出小胖手,想摸摸弟弟,又怕弄疼他,只是轻轻蹭了蹭襁褓,含糊地喊:“弟~”

这时,张清鸢被推了出来,脸色依旧苍白,却带着浅浅的笑意,眼神落在沈砚怀里的宝宝身上,满是温柔。沈砚立刻走过去,一手抱着宝宝,一手握住她的手:“鸢鸢,辛苦你了,你看,我们的儿子,多乖。”

张清鸢看着襁褓里沉静的小家伙,眼眶一热,轻轻碰了碰他的小脸。小家伙像是感受到了妈妈的触碰,小脑袋微微歪了歪,依旧没哭,只是眨了眨眼睛,模样乖巧又不凡。

李氏和苏氏围在病床边,一会儿看着张清鸢,一会儿看着宝宝,满脸的欣慰与疼爱;沈伯山看着襁褓里的曾孙,捋了捋胡子,笑着说:“元夕之日降生,又这般沉稳,是个有福气的。”苏青庚也点点头:“可不是嘛,与众不同,将来定有出息。”

沈砚低头看着怀里的儿子,又看了看身边虚弱却温柔的张清鸢,连日来的疲惫瞬间烟消云散。窗外的元宵灯笼在晨光里愈鲜亮,屋里满是家人的欢声笑语,襁褓里的小家伙安安静静地躺着,仿佛在聆听这份团圆的喜悦。

这个正月,漫长的等待终于换来了圆满,而这个在元宵之日降生、天生沉静不凡的麟儿,也将在满室的爱意与期盼里,开启他注定不凡的人生。

宝宝降生后的这几天,病房里的氛围褪去了之前的焦灼,添了满室的软暖。张清鸢的身体在慢慢恢复,虽然依旧清瘦,但脸色比生产时好了不少,眼底也有了些神采。小家伙依旧是那副沉静模样,饿了就轻轻哼唧两声,吃饱了就睁着黑亮的眼睛四处看,不哭不闹,偶尔被安之的小动静惊到,也只是眨眨眼,反倒让围在旁边的家人愈觉得新奇。

沈砚依旧是最忙的人。每天清晨,他还是要开车回公寓接李氏和苏氏,两位老人轮流带来熬好的月子汤和干净的衣物,李氏总不忘多带些小米、红枣,念叨着:“月子里得好好补,鸢鸢你多喝点汤,奶水才足,宝宝也长得快。”苏氏则会带来洗干净的宝宝小襁褓,还有给张清鸢准备的软乎乎的袜子,怕她在医院着凉。

中午趁张清鸢和宝宝小憩,沈砚又要送两位老人回去,顺便给守在医院的苏凝雪或沈薇带午饭。他自己往往没多少时间好好吃,有时在医院食堂随便打两个菜,有时就着便利店的饭团对付,匆匆吃完就赶回病房,生怕错过宝宝醒着的时刻。夜里,他就守在病房的折叠床上,宝宝半夜饿了,他先轻轻叫醒张清鸢,再帮忙递温水、整理被褥,等宝宝吃饱睡熟,天往往已经蒙蒙亮了,他眯上两三个小时,又要开始新一天的奔波。

程月瑶和林雨嫣隔天就来换班。程月瑶手脚麻利,会帮着给宝宝换尿布、拍嗝,动作轻柔又熟练,轻声对张清鸢说:“清鸢姐,你歇着,我来照顾宝宝就好。”她还会给张清鸢削好水果,切成小块装在盘子里,方便她随时吃。林雨嫣话不多,却总记得给沈砚泡杯热茶,轻声说:“砚哥哥,你喝点茶提提神,别累垮了。”她还会坐在床边,安安静静地看着宝宝,偶尔伸手轻轻碰一碰宝宝的小手,眼里满是温柔。

沈薇和沈玥每天都来报到。沈薇会带些轻松的话本,给张清鸢念两段解闷,或者讲些公寓里的趣事,比如安之把沈伯山的老花镜藏在枕头底下,害得沈伯山找了半天;沈玥则总带着小玩具来,趴在床边逗宝宝:“小侄子,你看这个拨浪鼓,摇起来咚咚响,你怎么不笑呀?”她晃着拨浪鼓,宝宝睁着眼睛看着,小脑袋跟着拨浪鼓转,依旧没哭没笑,却会伸出小手想去抓,惹得沈玥兴奋地喊:“你看你看,他想跟我玩!”

安之每天都被苏凝雪抱着来医院。他似乎已经接受了这个弟弟,不再像刚开始那样懵懂,会学着大人的样子,轻轻摸宝宝的小脸蛋,含糊地喊:“弟~”有时宝宝醒着,他就坐在旁边,把自己的小玩具递到宝宝面前,虽然宝宝还抓不住,他也看得津津有味。苏凝雪会帮着张清鸢记录宝宝的吃奶时间、睡眠情况,还会给张清鸢讲安之小时候的趣事,让她放宽心。

楚昭雪来了就陪着张清鸢在走廊散步。她扶着张清鸢的胳膊,走得慢慢的,遇到台阶就提醒:“清鸢姐,慢着点,抬脚。”她还会讲些自己以前在军营里的趣事,说:“这点恢复的苦不算啥,你比我想象中坚强多了。”偶尔看到宝宝醒着,她也会凑过去看,忍不住感叹:“这小家伙也太沉稳了,将来肯定是个有主见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四位长辈更是上心。沈伯山每天来都会先问问医生张清鸢和宝宝的情况,然后坐在床边,看着宝宝,眼神里满是疼爱,偶尔会说:“这孩子眼神亮,透着股机灵劲儿。”苏青庚则会帮着沈砚处理些琐事,比如联系医生复查,或者帮忙取化验单,还会跟沈砚聊两句:“你也别太拼,家里人都能搭把手,你得顾着自己。”李氏和苏氏则轮流守在病房,给宝宝换尿布、喂水,帮张清鸢擦身、整理床铺,把病房收拾得干干净净,像家里一样温馨。

医生来查房时,总忍不住夸赞:“这宝宝真是少见的乖,各项指标都特别好,哭声虽然少,但底气足,将来肯定身体结实。”张清鸢听着,心里满是欣慰,看着怀里沉静的小家伙,再看看身边忙碌却充满爱意的家人,连日来的辛苦都烟消云散了。

在医院又待了三天,张清鸢的身体恢复得不错,宝宝也一切安好。沈砚提前联系好了出院的事宜,收拾东西时,大家都忙忙碌碌的:苏氏叠着张清鸢的衣物,李氏把宝宝的小襁褓仔细裹好,沈薇和沈玥帮忙拎着东西,苏凝雪抱着安之,楚昭雪、程月瑶、林雨嫣则帮着整理待产包。

出院那天,阳光格外好,雪后的天空蓝得透亮。沈砚小心翼翼地抱着宝宝,张清鸢靠在苏凝雪身边,一行人浩浩荡荡地走出医院。安之坐在车里,小脑袋凑到宝宝身边,好奇地看着这个安静的弟弟,小手轻轻搭在襁褓上,嘴里嘟囔着:“弟~家~”

车子平稳地行驶在回家的路上,车里满是温馨的气息。张清鸢看着身边熟睡的宝宝,又看了看握着方向盘、眼神专注的沈砚,心里满是安宁。她知道,这个元宵之日降生的沉静麟儿,会在这个充满爱的家里,慢慢长大,而这份跨越了漫长等待的圆满,也将成为全家人最珍贵的回忆。

出院回到公寓,红灯笼依旧挂在客厅檐下,暖光映着满室的烟火气。张清鸢靠在铺了厚靠垫的沙上,怀里抱着熟睡的小家伙,他依旧是那副沉静模样,呼吸均匀,小眉头微微蹙着,像个小大人。

客厅里早已热闹起来。安之扶着沙边,步子比之前稳了些,蹒跚地挪到张清鸢腿旁,小手轻轻搭在襁褓上,时不时低头用小鼻子蹭蹭,含糊地喊:“弟~”乐之和悦之扶着爬行垫边缘,小短腿颤巍巍地跟着挪,粉色和浅蓝色的小裙摆扫过地板,像两只笨拙的小蝴蝶。姐妹俩格外默契,悦之走得晃了晃,乐之立刻伸手拉住她的衣角,两人凑到张清鸢脚边,仰着小脑袋,咿咿呀呀地对着襁褓里的弟弟比划,小手指还想碰碰弟弟的小脸蛋。

“该给孩子取个名字了。”沈伯山坐在对面沙上,手里捧着茶杯,目光落在小家伙身上,语气带着几分郑重。全家人围坐过来,沈玥顺势蹲在爬行垫上,拿着个彩色小球逗乐之和悦之,屋里的氛围既热闹又温馨。

李氏立刻接话:“是啊,这孩子赶在元宵出生,又是个男孩,得取个吉祥又有气势的名字。我琢磨着,叫‘元宵’挺好,接地气,还记着出生的日子。”

沈玥立刻摇头,手里的小球还在逗着乐之:“不行不行,太普通啦!小侄子这么特别,出生都不哭,得取个好听又有寓意的。叫‘龙宝’怎么样?今年是龙年,多威风!”悦之伸手去抢小球,沈玥笑着递过去,揉了揉她的头:“悦之也觉得不好听对不对?”

沈薇拍了拍她的肩:“你就知道吃和玩,‘龙宝’太稚气了,孩子长大了叫着多别扭。我觉得‘景明’不错,春和景明,寓意着光明顺遂,多好。”

程月瑶坐在张清鸢身边,伸手帮乐之理了理额前的碎,轻声说:“清鸢姐,砚哥哥,‘景明’确实雅致,但我觉得还可以再贴合些孩子的性子,他这么沉静,不如带个‘瑾’字?瑾是美玉,象征着温润沉稳。”

林雨嫣点点头,声音软软的,顺手拿起一块小饼干递给凑过来的安之:“我也觉得‘瑾’字好,砚哥哥,清鸢姐,你们觉得呢?”

楚昭雪靠在沙扶手上,看着两个女儿围着襁褓转,笑着说:“我觉得得加点气势,这孩子看着就不一般,将来定是个有担当的。‘瑾’字温润,再配个有格局的字,就很好。”她说着伸手扶住差点摔倒的悦之,轻轻拍了拍她的后背:“慢点,别碰着弟弟。”

苏凝雪蹲在安之身边,帮他擦了擦嘴角的饼干屑,轻声补充:“他出生在元宵,‘元’字就很好,既记着节气,又有‘初始、圆满’的意思,和‘瑾’字搭配,‘元瑾’,沈元瑾,听着既雅致又有分量。”

大家都跟着点头,沈青庚捋了捋胡子:“‘元瑾’,元宵之元,美玉之瑾,寓意好,读音也顺口。沈元瑾,不错不错。”

沈砚坐在张清鸢身边,伸手轻轻摸了摸小家伙的脸颊,眼底满是温柔与期许。这些天,他其实早就琢磨过名字,结合孩子的出生日子、沉静的性子,还有自己对他的期盼,心里也倾向于“元瑾”二字。此刻听家人这么一说,更是觉得合心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