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6小说网”最新网址:https://www.366xsw.com,请您添加收藏以便访问
当前位置:366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晚清时期中国的屈辱和民族觉醒 >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与“发现”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与“发现” (第1/2页)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好书推荐: 明月雪时/云鬟湿 受伤后发现全家都是大佬 全家被贬后,她开挂了 惊!拽美人认亲沙雕豪门后 我成为了病娇姐姐的老婆 漂亮反派[快穿] 一升气能跑多远?我一生气不跑了 我是精神病啊,你敢惹我? 霸总硬上弓 固伦纯悫公主 春水摇 谋逆(美人谋原著小说) 橙色光芒 凤隐天下(半城花雨伴君离原著小说) 魔教(风武雁华原著小说) 分手后被装乖学弟钓住了 九零跨界女法医 冷少霸爱:前妻,我们复婚吧! 豪门情变,渣总裁别碰我/豪门情变,渣总裁滚远点+番外 豪门老公很不纯+番外

说中国古代没有“社会主义”学说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说中国没有“社会主义”学说的存在基础则是让人不可接受的。

《道德经》中有:“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礼记·礼运篇》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份,女有规;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有着自身特色的“社会主义特点”的社会理想,而这种社会理想在后世又不断地被继承、发酵,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割离的一部分。

晋陶渊明深受道家影响,他在其《桃花源记》中这样描述:“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所表述的乌托邦式的生活状态,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中遗忘不掉的角落。

1894年,康有为开始编《人类公理》一书,这本书经过多次修补,后来定名为《大同书》发表。《大同书》描述了人世间的种种苦难,同时构想了一个无国家、无私产、无阶级、人人相亲、人人平等的人间乐园。在那里,政府民选,无家族,享受着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

中国的古人是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的,对未来社会的表述同样是这样,这就使得中国古代为实现这种浪漫主义的情怀的努力不甚了了。它仅仅是一种理论,甚至连理论都不是,因此与实践并无关系,正如康有为,其大同书中的价值观并不真实地体现在他的现实生活中。

一百二十多年前,美国传教士亚瑟·亨·史密斯在所著的《中国人的性格》中这样描述中国人性格中的一种,“对中国人来说,侵犯他们的风俗习惯就是侵犯了最神圣的领域。这不是中国人才有的本能,它是人类所共有的本性。”“值得重视的是,成千上万的人所乐意为之献身的信仰却是一种他们所不了解、并且不用以规范自己生活的信仰。”505此论述虽有以偏概全之嫌,但不能不说他的确挖出了中国人性格中的一个方面,这就是信仰只能是谈谈而已的面子上的话。

所以,我们可以说,中国古代的“社会主义”思想火花对于改变中国社会现实,并没有太多的实践意义。

真正作用于现实的未来“社会理想”是社会主义思想的传入,他不仅仅当作一种社会理想,而且被当作一种社会改造的理论。

1875年日本人福地源一郎为翻译英文society一词而在日语里首先创用了“社会”一词。1878年,他又将英文socialism翻译为“社会主义”。

中国学者在翻译socialism时曾使用过“索昔阿利司”、“安民新学”、“养民学”、“人群之说”、“人群主义”等不同的翻译方式,1902年9月25日梁启超从第18期《新民丛报》开始,把当时日本人通用的“社会主义”一词移植过来。从此,“社会主义”一词在中国书刊中逐步得到使用并统一。

社会主义来到中国,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推销来的,也没被介绍者所提倡,其仅仅是作为一种思想,一种学术理论被知识分子认知。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这句话,为我们现代中国人所熟知。正是十月革命的推动,中国知识分子才开始并不仅仅只把社会主义当作一种学术思想,而是作为一种社会改造的理论,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开始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

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李大钊就是最突出的一个,认为社会主义是“世界新文明之曙光”,并断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胜利。”他不但在报刊发表大量宣传科学社会主义的文章,而且还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开课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比李大钊大10岁的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是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宣传者,赞扬十月革命,强调阶级斗争,与反马克思主义进行论战。

从李大钊陈独秀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再是一种学术思想,而是一种政治信仰,它开始作用于现实社会。

1920年3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组织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但是这时的陈独秀则明显更激进,他认为,“研究马克思主义现在已经不是最主要的工作,现在需要立即组织一个中国共产党。”506

1920年4月,俄国人维经斯基受俄共(布)西伯利亚局东方民族分部的派遣带了3个人来到北京,结识了李大钊、张太雷,向他们介绍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情况,表示希望创立中国共产党。李大钊觉得时机不成熟,有些犹豫,就将维经斯基介绍给陈独秀。8月,维经斯基拜访了陈独秀,陈独秀很激动,立即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9月,张国焘回到北京,把陈独秀希望赶紧建立共产党组织的意思告诉给李大钊,“李大钊略经考虑后,即毫无保留的表示赞成。”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这就是历史上的“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在他们的影响和带领下,武汉、长沙、广州、济南等地相继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6月,上海的共产党早期组织通知其他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派代表到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大召开是谁策划的?如何策划的?通知内容是什么?甚至开会的具体日期是哪天?都无从考证。

之所以无从考证,我想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它本身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会议,至少是当时的各共产党早期组织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也正因为如此,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两大人物“南陈北李”都没有参加这次会议。在“问题与主义”之争中力驳胡适的李大钊正忙于主持北大教师索薪工作,陈独秀也正在广东争取一笔建校款子。可以想象的是,在许多人眼里,这次代表大会,并不比“少年中国学会”这样一个学术会议机构更重要,甚至许多人都借口“工作繁忙”而不愿参加这次会议。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一致选张国焘当代表,是因为当时张国焘就在上海,第二名代表曾提邓中夏和罗章龙,但是他们都不愿意去,于是就派了一个只有19岁的刘仁静;代表之一陈公博本来就是带着漂亮的老婆去大上海度蜜月的,第二天就被吓跑了,也不管后来会开得如何了。507

事实上,在出席一大的代表眼里,这次会议也没有现代所表现出来的那样意义重大,以至于十几年后,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等竟然没有一人记得一大开会的具体日子。

一大是一个什么性质的会议?我们现在赋予它很高的地位,但是在当时,也就只是一个拥有“五十多”508名知识分子成员的学术团体的第一次会议而已,就像现在存在的铺天盖地的各种学术机构一样,从出席的代表我们可见一斑:出席代表13509人,其中教师5人,分别是何叔衡、毛泽东、陈公博、陈潭秋和董必武,学生5人,分别是王尽美、邓恩铭、张国焘、刘仁静和周佛海。

然而就是这不起眼的人群组合,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篇章。

毫无悬念地,陈独秀因其重要的影响力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直到1927年的八七会议时为止。

开始时的中国共产党,事实上就是一个知识分子聚集的小团体,其革命性大多体现在思想上,实际的革命行动并不多,更没有影响力。这样的党显然并没有比孙中山的国民党更受到共产国际的重视,于是在共产国际的努力撮合下,中国共产党与孙中山的国民党实行了“党际合作”。

章节报错(免登录)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随机推荐: 桃源小仙医 清穿之四福晋不爱种田 觉醒白死神,捡到双人格魔裔少女 肉装法爷会挂机 重生之神极兵王 佛医古墓 活人禁忌 我和你的笑忘书 从作曲人开始的顶流巨星 和直男总裁结婚后